泉州全市工作务虚会召开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谋划推动跨越发展
6日,泉州市委召开全市工作务虚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对下一步和明年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集思广益。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聪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涛作讲话。市领导陈万里、陈灿辉、翁祖根、温惠榕、孔繁军、陈铁晗、张永宁、林锦明、杨晓山等参加会议。
会上,部分市领导结合分管工作作了发言,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各地各领域实际,围绕“转型攻坚、聚力跨越”,围绕完成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谋划明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郑新聪指出,今年以来,在中央和省里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突围攻坚”,形成比学赶超之势,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合力共为,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圆满举办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成功赢得世中运举办权等,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展示了泉州干部群众、企业家能办大事、堪当重任的精神风貌和能力作为。
郑新聪从“增强稳增长信心”、“看清面临的问题困难”、“清醒认识所处转型阶段”三个方面,与参会者深入交流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他说,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继续回稳向好,创新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要实现新一轮提质扩量、大结构调整最终目标,还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以十九大战略部署引领明年发展,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乘东风、强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抓牢转型升级主攻方向,积极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传统产业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引进一批、服务制造融合一批,力争2021年GDP达万亿、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基本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三足鼎立格局,实现服务业占比超40%,农业集约发展、特色化规模化进一步提升。
就如何细化明年工作思路安排,郑新聪强调五点要求。
一要做实增长支撑。按照“泉州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方块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要求安排明年目标,体现担当,算好细账,做足准备。
二要扩大项目投资盘子。创新“五个一批”推进机制,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强化“一把手”招商,下力气推进重大产业投资,在“四心工程”、“城市双修”、环保能力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多维度发力项目建设,完善以项目为核心的调度机制,确保项目盘子持续优化、滚动推进。
三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按照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新部署,分口对接衔接,扎实抓好生态文明、放管服改革、监察体制改革等,对标先进城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多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
四要抓好专项研究。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维方式,精准选好专题,组织精干力量,谋深谋细稳定房地产市场、精准脱贫、提升城市竞争优势、创新农业农村工作等。
五要抓好干部激励引导。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动员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康涛指出,明年全市工作,要认真落实福建赶超战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聚力跨越、迈开大步。具体执行中,要突出“提速扩量、转型上轨、化险回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要致力“提速扩量”。强化工业支撑,抓紧摸排明年的新增长点项目、技改项目,力促尽快投产达产;强化三产突破,聚焦文化旅游、物流、2.5产业等重点领域,力促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强化项目落地,“一把手”带头干,亲自抓招商选资,盯紧抓牢重大产业项目。二要致力“转型上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重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成形成势,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三要致力“化险回稳”。坚决落实应对金融风险的措施机制,让涉险企业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注意防范安全生产风险,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康涛要求,城建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要在城市建设提升上下更大功夫,有更大作为。要策划建设生态绵延带,沿海突出“蓝色”,沿山突出“绿色”,点线面推进绿化景观提升;要深入开展城市双修试点,修补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加快树立古城保护整体形象;要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落实泉州“XIN”行动,加快补短板,力争用三年时间让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
康涛强调,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精气神,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打造专业素养过硬的团队,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气势,把“五个泉州”建设推向前进。
市四套班子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市直及驻泉省部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等参加会议。
(记者 陈林森)
转型攻坚 聚力跨越
昨日召开的全市工作务虚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头脑风暴、思想碰撞中辨明形势、凝聚共识,为年底冲刺加油鼓劲,争分夺秒谋划明年工作,明确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清晰描摹出泉州创新转型由“中场”步入“下半场”的路线图。
形势决定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当前形势表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合泉州实际来看,经历几年的艰难盘整,我们的存量产业正在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培育,创新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由“中场”步入“下半场”的局面愈发分明。这也意味着,泉州的转型升级远未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将是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方向指明路径。
站在新的转折点上,作为建设新福建的“领头羊”,泉州要体现担当作为、挺立跨越潮头,保持旺盛的“走前列”势头,惟有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惟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才能突破传统产业的“天花板”,才能实现增长动力的更替,实现新一轮提质扩量。
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跨越发展的总目标,又是转型升级的里程碑。盘点家底,泉州靠实体经济起家,传统、重化板块根深叶茂,高新迅速崛起,既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千亿产业集群“压舱石”,又有中化炼化一体化、晋华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生力军”;面向未来,三产对GDP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制造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力不容小觑,申世遗、世中运效应显现,文化旅游正成为爆发点。必须乘东风、强动力,将中央的战略部署贯穿到明年发展的思路举措中,依照传统提升一批、高新引进一批、服务制造融合一批的“施工图”,紧抓龙头引进、技术改造、链条延伸、业态创新、资源盘活、引才引智、金融保障等重点,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形成多点支撑、存量增量并举、一二三产齐抓,各项工作迈大步的气势。
实干开启未来。
新的一年是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又是聚力跨越的关键之年。勇闯“下半场”,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落细落小,把目标转化为工作抓手,全力争取明年工作主动,赢得良好开局。在整体协调上统筹,梳理盘点项目库,一二三产业一起抓,招商引智、项目落地齐头并进;在改革创新上深化,推进国企、县域、“四心工程”“XIN行动”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释放自主创新示范区、金改区、民综改革、综保区、生态文明试验区、放管服改革等政策红利;在绿色生态上攻坚,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探索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两高”发展路子;在工作统筹上推进,突出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房地产市场稳定、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城市竞争力提升;在氛围营造上发力,加大正向激励、一线考核,移除发展“绊脚石”、打通发展“中梗阻”,让人才、资金、要素充分集聚,让广大干部更加担当作为,让广大群众、企业家迸发出更大创造力。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的奋斗将成就明天的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效赢得实实在在的跨越。(本报评论员)
虚中见实谋良策 头脑风暴说跨越
——全市工作务虚会侧记
11月的首个周一,泉州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市工作务虚会,开启全年最后冲刺,超前谋划明年。
从清晨伊始到夜幕降临,在持续一整天的会议中,市领导、市直及省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各方阵主要领导以及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当前经济形势怎样,通过什么措施行动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全市如何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谋划明年,当好全省经济发展“领头羊”?创新转型的“下半场”,各地有哪些新思路、支撑点?围绕这些问题,大家晒成绩、比亮点、谋思路,在务虚会上亮出实实在在的“真把式”。
强优势——产业要开启新一轮提质扩量。
当前,泉州的产业转型已从突围阶段转向攻坚阶段,转型升级进入“下半场”——这是市委对形势的准确研判,也是大家就新一轮提质扩量热烈探讨的现实语境。
“新一年,要围绕产业调新调重和扩量提质,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亮明观点。狠抓一批重大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将使泉州经济发展不断展现出强有力的新动能。接下来,石化产业将重点推动福建省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申报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两个园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产业方面,积极打造“中国芯谷”,促成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串联,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圈等前瞻性规划,向人们勾勒出一幅属于泉州的宏伟科技蓝图。
因应实际,各地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的真知灼见同样斩钉截铁——
“以晋华项目和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晋江将全产业链招商,做大集成电路、石墨烯等高新产业!”向新产业要后劲,晋江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生力军。
“新兴产业,‘泉州芯谷’南安园区正在顺利推进;传统产业,石材陶瓷、水暖厨卫等16个传统产业,正落实转型升级路线图。”两手抓两手硬,南安要让泛家居和“泉州芯谷”两个新名词耳熟能详。
补短板——服务的软肋要“硬”起来。
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相对于产业,城市环境特别是公共服务配套,一直是泉州发展之短板、软肋所在。
补短板,教育、卫计部门开出疗方——
“目前,全市已经开工107个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包项目,全部竣工投用后,可新增学位2.1万个!明年,我们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70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0所……”
“今年1到10月,全市新增床位1826张,新增医技人员1854名,在建和获批民办医院10家。2018年,计划新增医院床位3000张左右,还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补短板,无论是中心市区,沿海县市还是山区县,瞄准第三产业孜孜以求——
“随着申遗开展,古城迎来繁荣复兴的最好机遇,古城文化旅游迎来爆发期,我们一定要加速上马新策划生成的几大片区项目。”
“明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依靠‘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带来的政策、资金、项目促进,以及南益美岁天地、东海泰禾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拉动,预计增幅超过10%。”
“石狮将抓好市场升级,构建‘电商+市场’模式。”
“厦沙高速即将通车,永春将以此为契机,扩大市场宣传,力争全年旅游收入超20亿元。”
“德化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培育新型‘六次产业’”。
这样的探索,不仅是举一反三的设想,更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台商区要充分利用好最后三年棚改区优惠政策等,着力破解城市建设的困局!”
精气神——对标找差彰显担当精神。
创新转型、赶超跨越的征程,考验意志,也考验智慧。
无中生有,由有而优,各地用行动书写了八仙过海的好范例,传递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鲤城在圆满完成创卫创城、申遗考察等攻坚任务的同时,多数经济指标回升向好。”
“丰泽入选了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福建分会场活动。”
“洛江抢抓当前机械装备企业进入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帮助企业提升产销水平,力争第四季度机械装备行业产值增长15%。”
“整合打造泉港石化、泉港新城、泉港高新、泉港水务等四大国有资产业务板块,使之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力平台。”
“晋江成功申办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南安在第三季度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总投资300多亿元的中化泉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10月底开工。”
“安溪项目攻坚年、大招商招大商等活动系列创新做法正在成为全省典型,建立‘123’工作机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典型经验得到省效能部门通报表扬。”
“德化今年荣获网商指数、网商数据应用普及性、跨境电商三个全省第一。”
“开发区清濛园区今年成功盘活七成空置厂房。”
事实上,这样的你追我赶、比学赶超,正是泉州加快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我省已开启新跨越,下阶段各地市必将竞相发展。环视全省,泉州一定要保持较高增速,继续勇当领头羊,提供支撑、展现担当!”……华灯已上,思维仍在碰撞,务虚会上话实务,泉州亮出真把式,收获满满正能量。
(记者 蔡紫旻)
- 晋江市政协机关工作务虚会召开2017/05/19
- 罗山召开 “共建品质新罗山”务虚会2017/02/10
- 晋江卫计召开务虚会 谋划做好明年工作2016/12/0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