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全民医保改革下一步关键:支付方式将怎样变化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09-10 12:21
  

  近日,全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座谈会暨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部署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全面部署医保重点工作。会议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全面部署医保重点工作,并透出今后完善医保支付体系与支付机制的重要讯息,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建立完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出席会议时指出,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医保改革发展的形势、特征和方向,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时代难题,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将医保改革进行到底。

  游钧强调,当前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全民医保改革的关键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分类推进,建立完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要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进一步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全面推进智能监控系统,加强配套改革。

  游钧指出,要在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统筹做好医保各项重点工作。要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统一和一体化管理,打好医保精准扶贫攻坚战,9月底前全面完成医保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稳妥推进两项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并做好总结评估,主动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据了解,按照国办发(2017)55号文(即《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目标,今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此项改革有以下几个关键着力点:

  一是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二是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

  ——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医保基金病种付费范围。

  ——建立健全谈判协商机制,以既往费用数据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为基础,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引导适宜技术使用,节约医疗费用。

  ——做好按病种收费、付费政策衔接,合理确定收费、付费标准,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分担

  ——加快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内涵的统一

  三是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探索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体系。

  四是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支持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要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医保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行了一系列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全民医保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医保异地就医结算联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异地结算系统,并与所有省区市连通,开通6616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跨省直接结算2.92万人,其中通过国家平台直接结算超过1万人次;全面实施医保总额控制和智能监控,完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支付标准谈判,基本医保与生育保险合并实施试点进展顺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取得预期成效。

标签:医保|支付方式|医疗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谢希源谢希源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