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教师节特辑:一日为师,一生引路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9-08 17:27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

  为营造尊师重教的热烈气氛,教师节期间,晋江将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走访慰问、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文娱健身活动等,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近日,记者采访了晋江部分一线教师。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故事。

  许文权:享受特教事业带来的幸福感

  4日下午4时许,夕阳斜照晋江特殊教育学校。植趣园里,许文权正带领八年级口语班的孩子们“上课”。经过一个暑假,班级两垄责任田已经长成了“草原”。除草、翻土、播撒新种子。

  “你们以后每天要来这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然后写成观察日记。”许文权用手语“告诉”孩子们。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充满笑意。

  这是许文权走上特教三尺讲台的第24个年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19年,乐此不疲,享受着“无声教育”的幸福。

  爱的付出和收获

  特教老师的艰辛与琐碎,很多人难以体会。辛苦了一学期,才教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一个暑假过后,培智生全“还”给了老师,还得从“1+1”一开始,重新掰着手指头教。而那每个看似简单的音节,都需要聋班老师成百上千次地重复指导练习。

  特殊的孩子,其实需要特别的关爱。“有的家长连孩子的出生年月都不记得,孩子们更别提什么是生日、什么叫生日蛋糕、什么是许愿。”许文权心疼地说。

  作为班主任,每年“六一”儿童节,许老师总是自掏腰包,买蛋糕、叫餐,师生围坐一起,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教他们生日礼仪,教他们互相祝福,让他们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学生小峰在作文《我的老师》中写道:“长这么大,第一次过生日,是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许老师给我们买了大蛋糕,全班一起过的。那天的蛋糕真大,真好看、真甜。”

  2002级口语实验班毕业生余依依是许老师的“爱徒”,曾被评为“泉州市自强不息好少年”。余依依从晋江特殊教育学校九年学习毕业后,升入厦门特教学校继续求学,2013年,余依依考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已经顺利就业。“我考上大学,是许老师和母校的光荣,许老师对我的好,我都记得。”余依依心存感恩。

  踏实从教 潜心教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文权是泉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首届泉州市特殊教育教坛新秀,泉州市小学优秀青年教师,获“第二届泉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称号等。今年以来,她又接连获得晋江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泉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福建省优秀教师。

  本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踏实从教,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她所带的2002级口语实验班,是福建省内聋校第一个口语实验班。她负责主编了泉州地区第一本《聋生作文选》和福建省第一本《校本手语》,在国内特教学校推广受到好评。

  与此同时,许老师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她独立撰写的论文《创新思路,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等四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现代特殊教育》,另有19篇论文在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她还多次受邀在泉州、省级以上开课或讲座。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同样卓有成效,指导两名教师获得泉州赛课特等奖,一名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

  8月24日,新学期尚未开始。许文权和徒弟陈垂应来到永和镇坂头村小炜家,了解小炜暑期家庭康复完成情况。“暑假虽然也一直保持微信、电话联系,但好久没看到小炜了,就想提前来看看,顺便也了解下辅具的需求。”许文权说。

  两年多来,许老师积极参加晋江市重度残疾少儿“送教上门”工作,定向作为晋江市永和镇、龙湖镇重度残疾少儿“送教上门”指导教师,是2016年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县域开展重度残疾少儿送教上门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

  许文权很喜欢巴金老先生说过的一段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在特教这片特殊的土地上,许文权一路撒种,一路收获,享受着特殊教育事业带来的幸福感,和学生们一起快乐成长。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教师节|教师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