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全国率先,谋划生态省建设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08-23 11:09
  

  世纪之交,福建面临转型之痛: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GDP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速度急刹;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发展中伴生的污染问题,让这个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省份,面临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

  下一步发展怎么走?面对发展新形势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如何强省富民,需要更深沉的思考,需要创新发展思路。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习近平及时、清醒地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

  正是循着这样的理念,习近平纵览全局,俯察大势,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为福建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抉择。

  2001年,省政府成立习近平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

  2002年1月23日,习近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也提上日程。

  “当时不少人连生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搞生态建设会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我省提出生态省建设,是相当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参与福建生态省建设前期调研的专家王开明说。

  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尽管福建取得年均13%以上的GDP增长,但此前由于两岸对峙、国家投入极少,到2000年福建GDP总量仍不足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到370亿元。

  “以这样不算雄厚的实力制定如此宏大的战略规划,的确显示了决策层对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曾参与生态省规划纲要设计的专家严正说。

  2002年7月3日,五年一次的全省环保大会召开。习近平指出:“加快发展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

  正是在这次环保大会上,首次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建设生态省的总体目标是: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把福建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2002年8月25日,习近平带着《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北上,参加国家环保总局与福建省政府联合召开的论证会,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参会。当天是周日,但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讨论恳切,因为这是一个关乎千秋大业、关乎子孙后代的大课题。

  福建日报记者刘国军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的报道。时隔15年,他还记得这次论证会留给他的“高新实”印象:

  这次论证会层次很高,不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省政府一把手参加,而且还请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的17位专家,其中8位是院士,充分体现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这次论证会话题很新,很多观点都具有前瞻性。这是一场关于绿色的对话,“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湿地修复”“生态经济学”等新词目不暇接。这些概念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但在当时人们还似懂非懂,不是太了解它们的内涵。

  这次论证会会风务实,是一次充满科学精神的“绿色对话”。解振华等人诚恳地分析,习近平认真倾听,走笔如飞地记录;学者们严谨缜密地质疑、建言。

  在论证会上,习近平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福建的青山秀水,深入阐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的内涵、意义。他还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地说:“我曾在西部生活过多年,深知环境恶化的灾害。拥有秀美山川而不知道珍惜,无疑是暴殄天物!”

  专家们热忱倾听、认真审议,最后一致同意通过《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此后,福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2004年底,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提出要在20年内,总投资至少达700亿元,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发展篇》全文

标签:习近平|探索与实践|发展篇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