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一场移风易俗演出 满满群众心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3-28 09:01
  

  准时开宴才有信 喜事新办才有情 厚养薄葬才有孝

闽南四句小品剧《嫁妆》

  晋江新闻网3月28日讯 说准时开宴、文明赴宴,谈不拼聘礼、不炫嫁妆,议重在事生、厚养薄葬,闽南四句小品、闽南语讲古、闽南语小戏精彩纷呈,赢得观众笑声连连。自春节以来,“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主题巡演已经走进晋江龙湖、池店、西滨、陈埭、英林、深沪、东石、金井等8个镇、街道。3月30日,演出还将走进安海西畲村。

  据了解,从春节到农历七月“普渡”期间,移风易俗主题巡演将在全市19个镇、街道轮番上演。这也是晋江第一次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走进基层活动,节目半数以上为原创作品,素材来自现实生活,以演出的形式表达群众心声。

  晋江高甲演员王培焕讲述的《赴宴》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守时是德、节俭是德”的道理;夕阳红艺术团带来的闽南四句小品剧《嫁妆》,启发人们美满婚姻与嫁妆彩礼不能画等号;闽南语小品剧《厚养薄葬才有孝》,传达出“事生重于事死”的新观念。

  不久前,在围头村的演出吸引了上千名观众,不仅围头的村民来了,邻近四乡五里的乡亲们也来了。围头村党支部副书记蔡雄彬说:“‘文明新风进万家’的演出节目,都很契合我们村正在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的主题,表演形式寓教于乐,风趣诙谐,村民们很喜欢。”

  观众吴厚生说:“很感谢有这样的活动来到围头村,减少浪费,提高素质,杜绝高嫁妆,演出里说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

  移风易俗是一个永恒的生活主题。早在上世纪30年代,龙湖、深沪、金井一带的有识之士,就成立了“衙金深风俗改良会”,制定村规民约,发动群众改良婚丧喜庆习俗,推动了当时闽南侨乡社会风气的转变。

  晋江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移风易俗主题巡演广受欢迎,影响不仅仅在晋江本地,通过网络,也受到了海内外晋江人的关注。群众对移风易俗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移风易俗的巡演既是对基层的一种回应,也有利于形成破陋俗、树新风的文化氛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

  据介绍,目前,晋江市392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在基层生活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通过公议、公订、公示、公行村规民约,把群众意愿转化为共同意志,帮助群众打破“想变又不想出头,盼改又不敢主动”的心理障碍。

  每一场“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主题演出,还在活动现场开展春联、剪纸、家风家训宣传、猜谜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由晋江市文明委主办,晋江市委文明办、晋江市文体新局、晋江市志愿者协会、晋江市文化馆、晋江市青少年宫、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等联合举办。

  小品《嫁妆》唱出百姓心声

  腾讯网1个多月270多万次点播

  “不知是为钱,还是为爱?婚姻不能按照金钱来算。”晋江市夕阳红艺术团的《嫁妆》作为必演节目,随着“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演出进基层,每到一处都受到欢迎和好评。据了解,该节目演出视频自2月上传到腾讯视频网以来,点击率已经超过270多万,节目影响已经超出了晋江地区,可见提倡正确的婚恋观是人们的期待和内心的声音。

  如此受欢迎的背后,是该节目用闽南四句的形式,将真实的生活搬上了舞台。“其实,高嫁妆在闽南、在晋江并不是普遍现象,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自己就是晋江人,对有些人爱攀比、重嫁妆的行为深恶痛绝。用嫁妆衡量婚姻,希望娶一个有钱的富家女,来代替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不现实的;盲目攀比,甚至为了所谓的‘输人不输阵’不惜举债,就更不应该了。”该节目编导说:“《嫁妆》的原作者是吴若娃,在她的原作基础上,我们团又进行了二次创作,融进高甲、闽南四句等艺术元素,希望通过一种生动、诙谐的形式,把群众的心里话说出来,努力贴近生活和百姓。”

  《嫁妆》的大部分演员都是退休老人,因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晋江婚嫁习俗的深刻感悟,年纪大反而成了一种优势。

  晋江市夕阳红艺术团团长严玉英说:“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家长,有的怕嫁妆少没面子,有的担心嫁妆少女儿到夫家会受气,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我也想通过这个节目,奉劝孩子们要体谅父母,懂得感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家庭的幸福。”

  据介绍,2月13日,《嫁妆》演出视频在腾讯网发布后,一晚上就达到数万点击率。该视频还被闽南语地区的一些微信公众号转发。在美国、菲律宾及我国香港、澳门的乡亲看到节目后纷纷点赞,觉得这个节目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很有教育意义。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移风易俗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