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期没上课才有人报警 中国留学生在日猝死的沉重思考
日本新华侨报网22日发布一篇题为《一个中国留学生猝死悲剧引发的思考》的文章,一位中国留学生讲述自己的一位同学小周的故事,最后讲到小周突然离世原因不明,从而引发反思,指出日本学校对学生关心不足,在外中国留学生与同学缺少交流。文章摘编如下:
那天,记者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之间翻到一本旧书,那书上有小周的名字,也就自然地又想起了他。
那还是记者在日本留学读书期间的事情。大一的时候,只有日语课才是我们留学生在一起上的,小周永远都是坐在教室最偏僻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的学号前后相连,所以每一次点完我的名字以后就是他。但是,小周上课的时候很少。有时,即使来上课,也要么是低头玩游戏,要么是闷头大睡。我总是感觉他和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
后来,因为上课的需要,小周坐在我旁边,从此我们成为同桌,但还是很少说话。那时,学校要用日语路演的课程特别多,我总是被分到和他一组,我曾怀疑我们之间能不能正常交流。可是,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小周能够把路演的PPT做得让全班同学都叫好,还能把路演的内容写得条理清晰。就是因为一次次和他一起路演,我们才熟悉起来,但仍处于见面能打招呼的程度。
每次同学聚会,小周总是找千万个理由不去。所以,在一起学习的两年里,他从来没有参加过留学生的聚会。但是,有一次我还是有幸得到小周的邀请,到他家吃他亲手做的饭。就这样,我们又走近了一步。在大二的暑假结束开学时,我问小周一个暑假去哪里玩了?他推推眼镜说:“哪也没有去,在家打了一个暑假的游戏,几乎都不出门的。”9月份的一天,我向小周借一本书,他让我晚上去他家取。结果我去的时候,发现他父母从国内来探亲。我拿着书要回去,他和他的父母一定要我留下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小周的父母说“没有想到你还有一位女生朋友呢”。当时,我还想申辩一下,“我可不是他的恋友啊!”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又是我们要进行日语路演的日子。我让他提前准备。他说:“明天要去机场送父母,所以不能来了。明天上课点名的时候,拜托你帮我交一张点名票啊!”没有想到,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后的对话,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接下来一个星期,小周没有来上课,给他发短信不回,打电话不通。有的同学说:“他是不是在机场一时冲动,和父母一起回国了?”
第二个星期的时候,小周还没有来上课,我们也都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他真的回国了,要不然怎会连个消息都没有。加上当时和他熟悉的中国留学生也没有几个人。可是,第三星期他还没有来上课,一位细心的日本人老师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立即向学校反应了小周的情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三,我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让我马上去学生科。到了那里后,老师问我和小周是什么关系?还说是从他的父母那里得知我的名字,然后找到我的电话。我只是感觉老师的话有些怪,我个人的联络讯息怎么会被小周的父母知道呢?然后,老师很严肃地对我说:“小周,已经不在了。”当时,我还想,他是没有来上课啊,已经三个星期没有来了。老师可能是看到我没有反应,又问了我一次:“小周,已经不在了。你明白我这话的意思吗?死了,他已经死了。”当时,我感觉脑子里“嗡”地一下,人也“噌”地从椅子上蹦起来,不相信地看着老师。但是,我从老师的面容上可以得知,这是事实,无法否定的。我问老师小周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是什么原因?老师只是说在日本,一切的事情还在调查中。
关于小周的事情,学校最后也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和同学一起去问过,老师说警方还在调查之中。有同学说他是因为玩游戏欠债被日本黑社会成员打死的,还有的同学说他是在家玩游戏时突然发病死的。关于他的死有很多个传闻,但都不是最终版。
其实,对于小周的死,我一直认为我们所读的日本大学、我们一起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是有责任的。学校发现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星期没有来上课,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呢?那时,每次上课都是要点名的,每位老师手里都还有一本《出勤薄》。这些,难道仅仅是为了在考试时作为曾经上过课的证明吗?日本的大学,不应该收到学费后就对留学生不闻不问了。还有,我们在一起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假如能够多一点热情,相互之间多一点交流,减少一些冷漠和寂寞,是不是这个悲剧就可以避免呢?(苏静)
- 晋江一男子死在保安岗亭内 双手还套着握力棒2017/03/07
- 厦门一老病号为了过情人节提前出院 用餐时猝死2017/02/1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