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调整思路筹办2022冬奥会 3大场馆5月开工
3月9日,“全国重点媒体河北(崇礼)冰雪行”活动记者见面会在张家口举行。会上,河北省冬奥办副主任苏岩全面介绍了河北省冬奥筹办工作。
调整思路规划
苏岩表示,按照科学先进、节约集约的要求,河北省进一步完善筹办冬奥会的思路和规划理念,突出抓了“四个调整”。
“首先是调整办奥工作思路,摒弃私心杂念,不贪大求全、乱铺摊子,不乱提口号、借机搭车。其次是调整城市发展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掌握好空间的承载力和承载度,培育以滑雪为特色的体育休闲产业,把崇礼建成滑雪旅游胜地,把太子城建成国际冰雪小镇。”苏岩说,“三是调整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和旅游规模,综合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交通能力等因素,对崇礼区的旅游人口、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雪场和酒店规模进行科学测算和论证,并体现到各项规划中。最后是调整赛区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压减与赛事无关的项目,确保建设项目聚焦和服务于办好冬奥会,体现节俭办奥原则。”
同时,河北省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衔接,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衔接、与北京冬奥会筹办总体规划衔接、与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十三五”规划衔接,力求规划更加科学先进、务实集约,形成相互融合、协调一致的冬奥规划体系。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确定的时间节点,河北省调整完善了工作时序和工程进度,并配合冬奥组委制定了《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及奥运村六年工作计划》、《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设计任务书》,明确了需求方、政府方、业主方各自承担的责任,推动开展规划设计招标前期工作。
“云顶滑雪公园场地A和B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冬季两项中心、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和越野滑雪场完成设计团队招标,计划于5月份开工。9条赛区连接线道路和交通场站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雪场输水二期、天然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崇礼铁路控制性工程正盘台隧道已经开工。”苏岩介绍道。
大力发展冰雪运动
围绕“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河北省坚持普及和竞技并重,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冰雪运动发展经验,加快打造冰雪运动大省。日前,河北省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合作发展冰雪运动框架协议,在共建国家训练基地和国家冰雪专业运动队、打造冰雪品牌赛事和冰雪产业聚集区、推广普及群众和青少年冰雪运动、加快专业竞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苏岩说:“我省出台了全省冬季运动发展规划和残疾人冬季体育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2022年冬奥会夺金计划和冬奥人才计划,今年还将出台全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意见。”
河北省组建了高山滑雪、速度滑冰等8支省级专业队,全省11个设区市都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注册运动员达到272人,3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集训队。注册残疾人运动员达到111人,71名入选冬残奥会项目国家队,是入选人数最多的省份。
在冰雪普及方面,河北省大力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编制了冰雪运动教材,发布了国内首个省级大众滑雪等级标准,预计这个雪季全省参与人次达到800万。在2016-17雪季,组织开展了包括170余项内容的“健康河北欢乐冰雪”雪季系列活动,2月26日,崇礼区首次举办的国际一流赛事“2016-2017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取得圆满成功。
努力交出两份优异答卷
苏岩告诉记者,河北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张家口市2017年计划完成造林240万亩,崇礼围绕建设京北生态核心保护区,突出抓好赛事核心区16万亩绿化。同时,加快推进张家口燃煤锅炉淘汰、矿山关停取缔、农业节水灌溉和崇礼城区供热系统改造。全面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加快张家口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打造低碳奥运专区。
“充分挖掘冬奥商机,以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为契机,支持省内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冬奥市场开发。大力发展大数据、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带动贫困地区和群众加快脱贫,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记者 胡雪蓉)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2017/02/28
-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官员谈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2017/02/28
- 冬奥备战还需加力——从亚冬会看平昌冬奥会前景2017/02/27
- 习近平:不要贪大求全 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工作2017/01/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