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
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郭金龙(中)与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左)、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在发布会上共同启动市场开发计划。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27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奥林匹克这个全球最具魅力的市场开发平台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再次落户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郭金龙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苟仲文,河北省省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庆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代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国际残奥委会首席执行官哈维尔·冈萨雷斯等出席。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主持启动仪式。
郭金龙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郭金龙向全球关心支持奥林匹克事业的各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他说,“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条重要原则。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真诚希望中外企业和各界朋友,积极参与进来,加强交流合作,共创奥运品牌。我们将认真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开放的胸怀借鉴国际国内经验,以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全力提供优质服务。让我们与奥林匹克运动携手,和国家发展大业共进,为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做出贡献。
于再清、茹科夫、冈萨雷斯分别致辞,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的启动表示祝贺。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官员介绍了相关品牌价值和市场开发情况。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二是国际奥委会管理的电视转播合作伙伴计划,三是奥运会或冬奥会组委会市场开发计划。
北京冬奥组委财务和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介绍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由赞助计划、特许经营计划和票务计划三大部分组成,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的主要收入来源。自2017年起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冬奥组委将统一组织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中国奥委会和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为中国残奥委会和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提供充足资金和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同时,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参与企业提供权益保护和优质服务。
北京冬奥组委赞助计划将赞助企业设定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和官方供应商,每个层级设定了赞助基准价位。在同一层级中,不同类别的基准价位会有所差异,以体现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具体价位将在征集过程中向潜在赞助企业做出说明。
北京冬奥组委将给予赞助企业相应权益回报。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权、接待权、产品和服务提供权等。
赞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营销期将从2017年至2024年,涵盖平昌2018年冬奥会、东京2020年奥运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等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管辖下的多项重大国际赛事,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营销价值。
北京冬奥组委将采取公开、定向和个案三种方式征集赞助企业。选择标准将主要通过企业资质、赞助报价、产品和服务保障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推广能力几个方面考量。
特许经营计划将在2018年正式启动。特许经营是北京冬奥组委许可特许企业生产和销售带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中国奥委会商用徽记、中国残奥委员会徽记及相关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市场开发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经营计划包括特许商品计划、纪念币/钞计划和纪念邮票计划。主要有胸章和纪念章、服装服饰及配饰、文具、玩具、工艺品、宝玉石、体育用品等类别。
北京冬奥组委将制定和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票务计划。将通过科学的门票销售和宣传推广计划、青少年教育计划、家庭观赛计划等,激发社会公众观赛热情,将为公众和各客户群观赛提供优质服务,丰富和提升观赛体验。
(记者_汪涌 姬烨 韦骅)
-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官员谈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2017/02/28
- 尤权于伟国会见里约残奥会福建省运动员教练员2016/10/18
- 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第十五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2016/09/19
- 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九金收官 中国奖牌数破2002016/09/1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