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幼儿园阶段就疯狂培训 谁制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www.ijjnews.com   法制日报  2017-02-14 09:49
  

  “禁补令”空转

  教育部门的初衷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学生压力更加沉重

  早在2000年年初,教育部就颁布了严禁中小学利用假期补课的“禁补令”,而且每到暑假之前,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都会重申“禁补”,但谁都知道,学校内部的假期补课屡见不鲜。对这些“顶风作案”的学校来说,若说全是为了赚点补课费,多少有点“冤情”——校长的压力不光来自上级部门,还来自不同意校方“放羊”的家长们,在这些家长看来,不补课等同于不负责任。

  如果说学校和在职教师的补课多少还有点偷偷摸摸的意思,那么,社会上各类补课机构的火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暑期班人满为患,每场补习结束,校门外接送学生的车辆常常造成交通拥堵。

  中国教育学会在今年1月下旬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在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中的支出规模超8000亿元。为何在教育部“禁补令”强压下,假期培训非但未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向记者无奈地表示,自己争先恐后将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机构,并不是自己不近人情,实在是大环境使然,“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深入骨髓,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业竞争不断被提前。

  在采访中,王娟给记者发来此前参加小学入学面试的一个孩子的简历:英语通过某口语考试、数学已考入某机构奥数尖子班、钢琴三级、语文学过逻辑思维、识字超过1000个以上,“而这就是现在准备幼升小的孩子们,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特长,比如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骑马、击剑等,家长们都太拼了”。

  也正因如此,黄小玲有了这样的反问——“当一个班的孩子大多数都去补习班,你怎么敢做‘异类’,让自己的孩子独享‘快乐’”?

  这背后是中国家长的集体焦虑,即使质疑各种补习班的新闻层出不穷,家长们也都明白如今的孩子没有童年。

  20年前,乐器、舞蹈、美术等技能,被家长认为是个别孩子的“特长”,只有那些表现出天赋的孩子,才会被家长送到专门培训班去学习。而如今,“特长”变成了必修课,每个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掌握各种技艺,而且是越多越好。在家长的心目中,凡是可能在今后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本领,孩子都必须学会。

  北京某民营教育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改变从1998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时,教育界实行多项改革,其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统一考试,其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竞争。

  “但教育部门的初衷最后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学生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更加沉重。”杨树波说,由于取消统一考试,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又集中在少数学校,这些学校为了招收优质生源,开始尝试独立组织考试,或者设置各种招生条件。奥数的兴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好学校”为了选拔生源,以奥数等证书作为招生条件。

  “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它在本质上排斥青少年的参与,是一种缺乏自由选择权利的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其实差别不大,只不过应试教育填充的是‘书本知识’,素质教育填充的是各种‘才艺’。”研究中西方教育的黄抒扬曾撰文这样写道,更为荒唐的是,大家都说孩子没有童年,都痛恨奥数和培训班,但没有人愿意退出,因为退出就意味着掉队。示范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掉链子。竞争压力造就了“虎爸虎妈”,而“虎爸虎妈”又进一步恶化了竞争氛围,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幼儿园|培训|教育焦虑
稿源: 法制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