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幼儿园阶段就疯狂培训 谁制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www.ijjnews.com   法制日报  2017-02-14 09:49
  

  一切为了上学

  家庭教育综合焦虑症“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看着因为上课已经快被折腾得人仰马翻的孩子和家人,疲于陪读的黄小玲倒是坦白,自嘲已深陷家庭教育综合焦虑症,“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这样的人仰马翻并非只出现在这个家庭,和芊芊在同一家游泳中心学习的4岁男孩小凯,一周七天,只有半天没有课程安排,光英语课就有两种,一种偏重口语,一种偏重拼读。

  在微信上,小凯的妈妈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因为不用坐班,基本靠自己的安排来完成工作任务,家里老人都健在,也能帮忙带孩子。家庭年收入在60万元左右,有车有房,所以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

  正因如此,这样一个看似可以无忧的妈妈,却表示“越是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就越容易焦虑”。

  “我们有资源让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不去?”小凯妈妈在微信上说,自己的朋友甚至曾经让她去看看心理医生,“说我会不会有补课强迫症,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深入了解大环境而已”。

  对于黄小玲来说,给孩子报这些培训课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担心孩子上学以后被嘲笑甚至被抛弃。

  “前一阵子,好友的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就被同班同学‘秒成渣’。原因是同班同学一个双休日要上两小时奥数课、1小时乒乓球课、两小时英语课、两小时语文课,而她的女儿只是学学钢琴跳跳舞,顺便在线和外教聊聊天。”黄小玲说,“我只能劝她淡定,然而,这淡定又谈何容易。反正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被秒’。不可否认,像我好友这样‘被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而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家长才是现在的主流”。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魔咒一样的口号出自何处,如今已无从考证,但自从它诞生,就获得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认同。事实上,中国家长们的期望是,孩子不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人生的任何时段、任何领域,他们都不能输给他人。

  看看中国火热的课外培训市场,就能窥见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迫心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的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试听了某教育机构的英语课,这位妈妈送孩子学英语的意愿原本并不强烈,但看到别的孩子英语流利,唯恐落后的想法立即占了上风,不久后,她也为孩子交了几万元学费,成为这家教育机构的学员。

  在北京某教育机构担任学业顾问的杨树波向记者表示,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为“教育恐慌”推波助澜,他们夸大了教育竞争的形势,目的不过是从家长钱包里赚更多的钱。不过,这种说法显然不能被民营教育机构从业者接受。

  曾有相关机构从业者发帖,将北京各类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一罗列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长希望孩子上某名校,从这篇文章里按图索骥,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必须上哪一所高中、哪一所初中、哪一所小学。

  另一个事实是,一个关于北京上小学的专业辅导资讯类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一出便会冲上10万+的阅读量。

  对于黄小玲的状态,郑书涛表示了理解,“可能有点极端,但也不过分,如果不是陪孩子迎考,家长们真的难以想象上小学要经过这样的竞争。在我们这一代家长的记忆里,只要到了入学年龄,父母就会把自己送进小学,升学压力至少要到中考才有体会”。

  “如今,孩子要想去好一点的小学,就要好好准备,因为会有比较高级别的面试,我听说有些超级重点小学的面试已经接近智商测试了。”郑书涛说,面试考语文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和英语口语,“还会问孩子有什么特长,同时很多重点学校还有家访”。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王娟向记者证实了家长们种种“耸人听闻”的介绍,“现在在小学以前学拼音、英语等已经成为标配,如果不学英语,以后上课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以及演出机会。提前学拼音则是因为一年级讲得太快,孩子根本跟不上”。

  “数学可以不报班,家长自己教。其他特长自选,但必须有。”王娟对记者说,“如果家长不想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出现焦虑心理,在孩子3岁左右就要开始努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幼儿园|培训|教育焦虑
稿源: 法制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