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菜篮子”产品价格呈现季节性上涨 节后将回落
资料图:1月16日,三亚乐天城农贸市场内,摊主在操作智能系统。尹海明 摄
距离春节假期越来越近,筹划年夜饭的人们也开始密切关注“菜篮子”走势。“预计春节前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将会继续季节性上涨,春节后将季节性回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供给总量相对宽松的大背景下,2017年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年关将近北京地区菜价不升反降
来自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1月1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33元/公斤,环比前一周下降10.73%;比去年同期下降12.41%。
“按照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进入腊月后,北京菜价就会进入连续上涨的区间,全年价格最高点就出现在春节前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部部长刘通表示,然而,今年北京地区菜价在1月第二周连续下降,与往年同期走势相悖。
究其原因,刘通认为,这与多产地蔬菜集中上市、在市场上“撞车”不无关系,受此影响,上周北京地区菜价快速下降到近几年同期的低点。
刘通分析称,进入冬季,北京蔬菜供应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冬储蔬菜、北方产区蔬菜和南方菜。2016年11月份,菜价环比、同比均是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南方蔬菜供应趋紧;到了本月中旬,南方产区蔬菜的陆续上市,让供应短板转化为长板,正是上周菜价连续下降的主要推手。
此外,记者在北京西城区一家农贸市场了解到,目前五花肉售价每斤21元,另有14.8元/斤的特价肉在售,较此前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刘通认为,“春节之前,肉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即便是出现短期上涨,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
资料图。尹海明 摄
全国“菜篮子”将会继续季节性上涨
从全国范围来看,商务部预计,蔬菜价格在节前呈现平稳上行走势。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月9日至1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比前一周上涨0.1%。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其中冬瓜、黄瓜、西红柿价格分别上涨9%、6.6%和5.9%。
“综合考虑节日需求拉动和天气因素影响,预计春节前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将会继续季节性上涨,春节后将出现季节性回落。”唐珂在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猪肉维持紧平衡,水产品供应稳定。
农业部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走势。1月1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8.87,同比高2.31个点,比月初上涨2.02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200指数”为110.05,同比高2.46个点,比月初上涨2.27个点。
针对机构有关“菜价上涨或拉高CPI”的担心,唐珂认为,年前“菜篮子”产品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不会超过去年同期。从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看,2017年在供给总量相对宽松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上涨支撑因素不足,下行空间也不大,“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预计将总体平稳、小幅振荡。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农业部首次公布信息发布计划引导合理生产
在唐珂看来,2017年农业工作的主线就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农产品产品和品质结构。为此,农业部将加强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工作,及时提醒农业生产经营者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防范市场风险。
记者注意到,2017年,农业部还首次设置系统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计划,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发布规律,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具体安排为:每日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信息,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等;每周发布《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除上述两项数据外,还包括“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每月10日定时发布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每季度召开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每年召开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回顾上年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展望未来10年的市场形势。
“农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周期性、季节性,很容易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唐珂坦言,未来,就是要通过发布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种卿)
- 春节物资储备启动 保障“菜篮子”价稳量足2017/01/17
- 春节临近猪肉价格开启“飞涨”模式 五天涨三成2017/01/11
- 福建省物价局召开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政策提醒会2017/01/07
- "多肉"暴利终结:曾经千元一株 如今百元买一窗台2017/01/0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