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区两会陆续召开 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区领导班子
从昨日开始,厦门市六区两会陆续召开。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特殊的历史阶段也赋予了此次两会更重要的意义。
六区两会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六区两会还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区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出席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记者 吴晓菁)
【思明】
高点定位再造五大新优势
伴着发展的号角,踏着希望的脚步,今日和昨日,思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八届思明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此次两会聚合起5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智慧,汇聚起百万居民群众的心,擂响思明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战鼓。
过去的五年,思明区的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财政总收入突破两百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143亿元,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万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围绕这五大关键词,一个全新的思明向我们款款而来。
未来五年,思明区将再造产业提升新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强产业龙头,进一步优化“1+6”主导产业发展路径,以“互联网+”助推产业融合升级,加快发展地铁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拓展大数据、健康、影视、体育等新领域。
再造城区环境新优势,思明区将因地制宜推动城区有机更新,大力提升鹭江、中华、厦港等老城内涵,分步推进岭兜、何厝等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智能化管理,完善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区承载力和宜居度。
再造生态和谐新优势,把绿色发展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景观工程,构筑环山环海绿道网络,形成优美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再造改革发展新优势,加强机制改革的实验探索和系统集成,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抓住金砖会晤这一历史机遇,有效对接全球优质资源,吸引一批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高端展会、顶级赛事,努力成为“国际会客厅”。
再造民生幸福新优势。思明区将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均衡优质发展,同时把资金、政策、措施更多向民生倾斜,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百姓。
(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海沧】
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
冬日的暖阳照耀在海沧这片热土上,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鼓点正劲!今日和昨日,海沧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八届海沧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代表委员齐聚一堂,智慧聚焦,声音多元,共议海沧发展蓝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海沧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海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城区建设、民生事业、两岸交流、社会治理等方面成绩突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数据最有说服力。五年来,海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2.5万美元,固投、社零、批零、合同利用外资等指标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规模,三次产业结构从0.5:75.7:23.8优化至0.2:61.5:38.3,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前列。
蓝图绘就,美景在前。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海沧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
具体而言,海沧将崇尚创新,产业先行。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品质,加速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注重协调,跨岛先行。完善城区交通骨架,同步推进海沧湾新城、马銮湾新城、临港新城、东孚新城建设提升,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倡导绿色,生态先行。完善生态管控,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拓展陆海统筹水环境治理,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厚植开放,融合先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更加主动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更加广泛聚集全球先进生产要素。
推进共享,民生先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记者 林岑 邬秀君)
- 永和镇企业党委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2016/12/20
- 打造鞋业互联互通综合平台2016/12/20
- 登上国际舞台 唱响晋江“好声音”2016/12/20
- 晋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200.5亿元2016/12/2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