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韩国总统深陷弹劾危机

www.ijjnews.com   人民日报  2016-12-08 09:28
  

  韩国国会将于12月9日对总统的弹劾案进行表决。图为韩国首尔12月3日举行的集会上,反对朴槿惠的民众与防暴警察对峙。新华社发

  韩国三大在野党和无党派等171名国会议员12月3日共同发起关于弹劾总统朴槿惠的议案。弹劾案将于8日正式被列入国会全体会议议程,会议9日就弹劾案进行投票表决。

  朴槿惠6日通过执政党高层表态称,如果弹劾议案在国会通过,她将静观接下来宪法法院的裁决过程。宪法法院最迟需在180天内作出裁决。韩国媒体称,若弹劾案通过,朴槿惠将暂停行使总统职权。

  6日和7日连续两天举行的“亲信干政”事件的听证会,也被舆论评价为“隔靴搔痒”,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弹劾案能否通过仍存悬念

  12月7日,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相关负责人会见记者时,再次确认了总统朴槿惠6日表态,称青瓦台将根据法律规定遵循弹劾流程。若弹劾案获得国会通过,青瓦台将等待宪法法院在6个月内做出的裁决。朴槿惠表示接受执政党确定的“总统明年4月卸任、6月提前举行大选”的方针。

  由于国会中的反对党议席没有满足至少2/3国会议员,即200票的门槛,投票能否通过关键在于执政党内部是否支持弹劾案。6日,执政的新国家党议员大会确定了议员自由投票的方针,朴槿惠对此也表示同意。执政党内“非朴派”议员组织表示,已为推动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做好准备。考虑到这一部分议员人数,弹劾案通过的几率大大增加。

  韩联社评论称,朴槿惠最近的讲话意在表明,即便弹劾案通过,直至宪法法院审理完成前,她不会主动辞职。目前的问题是,弹劾总统议案究竟能否在国会获得通过。

  议员提问多于证人回答

  在朝野备战弹劾之际,有关“亲信干政”事件的调查也在推进。为此,韩国国会“亲信干政”事件国政调查特别委员会分别于6日、7日举行第一、第二轮听证会。

  第一轮听证会上,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韩国九大企业总裁及相关人士共15人以证人身份出席,就是否向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捐款、是否逃避税务调查,以及是否非法继承经营权等问题,轮流接受了特别委员会17名国会议员的质询。韩国媒体称,这是继1988年“第五共和国腐败听证会”后,大企业总裁们时隔28年再次集体出席国证调查听证会。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是非营利性的基金会,由韩国大企业出资成立,目的分别是宣传韩流文化和支持韩国体育发展,崔顺实被控介入这两个财团管理,通过相关公司挪用财团资金,将其私有化。

  听证会上,议员们质疑,大企业为财团提供巨额捐款,目的是为获得政府提供的特别优惠,企业总裁们纷纷否认,表示出资并不存在权钱交易问题。多名总裁也透露,企业很难拒绝青瓦台提出的出资要求,对企业来说,只能按政府政策行事。

  7日的听证会上,国政调查特别委员会就崔顺实干政丑闻、“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当日7小时朴槿惠的行踪、青瓦台医药品等争议展开质询。然而27名证人中,近一半缺席。韩国媒体指出,听证会上,国会议员的提问远远多于证人的回答。对于核心嫌疑,总裁们纷纷以“不记得”“不清楚”“未参与决策”等说辞进行回避,未出现朴槿惠受贿线索。“亲信干政”听证会因主角崔顺实、青瓦台前民政首席禹柄宇等核心证人的缺席而成为空壳。

  国政调查特别委员会计划于12月13日、14日举行第三、第四轮听证会。

  弹劾或将引起新的纷争

  随着“亲信干政”事件在韩国不断发酵,尽管总统朴槿惠曾三次就“亲信干政”事件向国民道歉,愤怒的民意仍难平,也引发了韩国整个社会对政治、官商、国家未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从12月5日以来,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光华门广场举行烛光集会,并向青瓦台方向游行,要求总统朴槿惠为“亲信干政”事件负责并下台,直至29日。据“要求朴槿惠政权下台的非常国民行动”方面表示,烛光集会从周六例行变成日日举行。

  一位韩国经济专家告诉本报记者,“亲信干政”事件的发酵给韩国大企业带来的巨大危机,是民众信赖度下降。家族企业在韩国近代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曾一度出现过极为严重的官商勾结、依附现象,后来随着企业、社会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企业负债比例下降,政府对大企业管控能力削弱,官商关系在发生变化,却没有完全根除。希望这一事件将成为官商关系进一步透明化的重要契机。

  有韩国媒体指出,如果弹劾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朴槿惠将暂停行使总统职权,交由宪法法院对弹劾进行审理并最终裁决,这一过程最长可达6个月。在此期间,由国务总理代行总统权限。如果弹劾案在国会遭否决,或将招致更混乱局面。弹劾或是新一轮拉锯战的开端,韩国国家政治要想真正意义上恢复正常运转,尚需一定时间。

  (记者 陈尚文)

标签:朴槿惠|弹劾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