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乡愁”,如何活化成新景观?
晋江梧林古村落文史爱好者许文体向记者讲述当地华侨老建筑的故事。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地,四处散落着各具特色、饱经风霜的华侨建筑,它们既承载了一代代华侨的故园情怀,也是当地一笔不可忽视的历史财富。如何在保护中开发,既让历史得以延续,又让后人从中受益,成为许多华侨村思考的问题。
晋江市梧林古村落拥有99栋这样的华侨建筑,对于盘活这笔财富,他们有蓝图,却也遇到了困惑。
古厝洋楼的前世今生
漫步在梧林古村落,随处可见一栋栋造型各异、瑰丽多姿的华侨老建筑,它们或是哥特式、古罗马式风格的洋楼,或是中西合璧的古厝,外观造型相当精致。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华侨建筑群,现存有99栋,占地220多亩,都是早期下南洋的晋江华侨海外创业有成后,汇款回乡建造的。”梧林古村落文史爱好者许文体告诉记者,这些华侨建筑对建筑修饰的细节很讲究,如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灰雕、剪磁等传统手工艺饰件的运用,已成为楼中最为宝贵的艺术品。
据介绍,梧林一带村民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开始向海外移民,经过多年的打拼,不少华侨在异域他乡出人头地。其中,近代的华侨名人以蔡德鑨家族及蔡顺意家族最为有名。蔡家老六德鑨年少时便前往菲律宾谋生,经多年摸索,选择经营玻璃生意,后来事业越做越旺,成为跨行业的大亨。
在梧林华侨建筑群中,蔡德鑨楼群,是最具特色的闽南大厝。其外部为钢筋混凝土夯墙,以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呈现,但内部却依然保留着闽南大厝的空间机理。据当地村民介绍,德鑨楼完工后,蔡德鑨又聘请英国设计师为其设计“五层厝”,并从上海派遣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为“五层厝”日夜加班夯注外墙及柱、栏。不过,当“五层厝”大楼主体完工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蔡德鑨家族只好放弃洋楼的后期装修,把钱财花在抗日救亡运动上。
与德鑨楼风格不同,旅菲侨胞蔡顺意的宅邸采用了哥特式建筑,当地人都称之为“旧学堂”。据说,蔡顺意最初建这楼是想开办“批馆”,为海外华侨与本地侨眷提供书信投递和货币汇兑服务。但大楼开始内部装修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侨道被封锁。于是,蔡顺意将用于装修洋楼的钱捐给当时的政府,支持抗战。新中国成立后,蔡顺意家族慷慨地将该楼借给乡民兴办学堂、发展教育,直至1987年新小学建成后,学堂才迁出。
然而,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华侨建筑已日渐斑驳。“如今,它们有的久无人居,有的破损厉害,连墙体都开始剥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令人忧心忡忡,亟须加大生态性保护。”许文体认为,不同的建筑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后人用心去聆听。
期盼保护中开发
为了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近年来,泉州市、晋江市及梧林街道、社区开始重视华侨老建筑的修缮问题。目前,各方已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梧林华侨建筑群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社区绿化及古民居修整,并将其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市展示点”。
对于当地人来说,修缮梧林华侨建筑群意义非凡。“一方面,这些老建筑经过修缮,可以变成新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这有助于发展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并带动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许多在海外的华侨后裔,可以通过一栋栋老建筑,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故土与先辈,拉近与祖国的感情。”梧林社区
居委会主任蔡煌仪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建设一个华侨文化博物馆,展示这段华侨下南洋的不凡历史,让华侨后裔了解祖辈们的南洋“乡愁”。
不过,这些凝聚情感的华侨建筑,修缮起来却困难重重。许文体分析说,经过多代的散枝、传承,这些华侨建筑大多属于多业主,而且各业主分居海外各地,联络起来困难不说,就连对整栋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管理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尽管如此,梧林古村落已有了发展蓝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为其编制了《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我们不仅要保护这里的华侨文化遗产,还要充分挖掘资源,开辟出华侨文化路线、闽南文化路线、宗族文化路线、田园风光路线等四条文化旅游线路,吸引华侨后裔及游客来了解梧林古村落。”蔡煌仪表示,梧林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首期投入1.5亿元,将修缮传统民居1万平方米,改造景观约10.2万平方米,但眼下最缺的还是传统建筑保护的专业管理人员,他们希望有这方面的人才能加入进来,一起参与梧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让好故事继续传续下去。
(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林锦鑫 文/图)
- 深沪人杨道寅:重启了中朝登州海上航路2016/08/17
- 新塘梧林古民居发现20多枚手榴弹2016/08/10
- 煞风景的“空中蜘蛛网” 梧林古民居线缆亟待“入地”2016/08/07
- 晋江“乡愁”党建馆开馆2016/07/2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