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龙泉书院“国学讲堂”邀请厦大教授解读《论语》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9-19 09:19
  

  傅小凡:孔子思想对道德规范有积极意义

  晋江新闻网9月19日讯 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如何重建?国学经典中有哪些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昨日下午3点半,晋江龙泉书院“国学讲堂”第三期讲座举行,邀请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傅小凡解读《论语》。

  傅小凡说,《论语》是较为集中地反映孔子思想、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而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是个社会转型期,从农奴主制的封建制社会,向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帝制进行转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傅小凡认为,理想与信仰是道德的基础,各种道德标准正是理想原则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理想和信仰,人才能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理想和信仰包括对宗教神灵的敬畏与鬼神迷信的禁忌。理性与自觉,是通向理想目标和信仰彼岸的道路和方法。意志与自愿是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和主动性,这与内心的信仰又是相通的。如果没有理想和信仰,道德标准和规范便只能是外在的束缚。

  傅小凡也从《论语》中进一步进行解读,他说,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的孔子,对于道德规范这类性质的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自己的回答。孔子认为,敬畏感是确定伦理规范的基本前提。所以孔子才会说君子有“三畏”,这就是《论语·季氏》中所言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与此同时,孔子也清楚地看到人的自然本性与道德之间存在矛盾。在《论语·里仁》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那么,如何解决人本性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孔子也同样从人性中寻找可能性。同时,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就是要人克制人性本能的欲望,维护道德规范。

  “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是可能的,也需要一个切入点。”傅小凡认为,孔子的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社会道德的重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了解,龙泉书院“国学讲堂”的创办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和闽南文化,以“讲清楚中华文化”为主要宗旨,今后将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国学活动,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结合沙龙、经典诵读等形式。

  (记者_董瑞婷 文图)

标签:国学|论语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