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专访:杭州峰会有望成为G20成果最丰富的一次峰会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6-08-30 16:46
  

  8月29日,在德国柏林,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接受采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29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即将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举世瞩目,意义重大,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将成为成果最丰富的一次G20峰会。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新华社柏林8月29日电 专访:杭州峰会有望成为G20成果最丰富的一次峰会——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29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即将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举世瞩目,意义重大,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将成为成果最丰富的一次G20峰会。

  史明德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8年,但世界经济恢复慢于预期。旧问题没有解决,新挑战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G20作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为各主要经济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平台。

  他认为,此次杭州峰会将打上中国烙印。峰会主题和具体议题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国理念,也反映了世界关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凸显了中方通过G20机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

  史明德说,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此次峰会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这四个关键词就是中国提出的方案。

  这一中国方案有四个特点:一是通过创新驱动,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找到全球增长新动能。二是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更高效。三是通过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四是通过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迈上新台阶,使全球经济发展红利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

  在史明德看来,通过直接承办和参与G20峰会,中国有机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继续深入参与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同时更好地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共享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世界也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杭州峰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将产生十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他在谈到中国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时表示,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中国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今年上半年实现6.7%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是有质有量的增长。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符合预期,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也更加明显,经济抗压性更强、更富韧性,增长更可持续。

  另一方面,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但依然具备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

  史明德指出,全球经济短期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困扰,复苏之路不会平坦。但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推进。国际上,新的工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重振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积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设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从大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向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将更为彰显。

  中国和德国分别是2016年和2017年的G20轮值主席国。谈到两国在G20框架内的合作,史明德说,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方面,中德两国具有诸多共同立场。作为二十国集团“三驾马车”成员,中德在G20框架内的良好合作是保证G20机制成功运转的重要因素。加强在G20框架下合作,将赋予两国关系更多战略内涵。

  他表示,中德两国在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密切沟通协调,中方将继续负责任地在G20框架内与德方通力合作,协调立场,相互支持,推动各方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确保今明两年峰会取得成功,共同为重振世界经济发掘新动力。

(记者 严锋 唐志强)

标签:G20|杭州峰会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