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战略远见彰显中国智慧(聚焦G20杭州峰会)

www.ijjnews.com   人民日报  2016-08-29 11:02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即将开幕,有望成为成果最丰富的一次盛会。作为主席国,中国贡献巨大。本报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峰会主题、预期成果和两大看点作出精彩解读

  位于北京的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图片

  2015年10月,中国参与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建造工程。 人民视觉

  7月9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开幕。 人民视觉

  8月20日,Maker Faire创客盛会在北京举办,一位小朋友对智能机器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人民视觉

  峰会主题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G20杭州峰会是中国首次领衔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本次峰会的主题,包含着联系密切的四大要素。其中,“创新”是贯穿峰会始终的核心,“活力”“联动”“包容”均与其息息相关,归根结底都可包含到创新之中,都是要提供正向激励,降低交易成本,让各方都受益。峰会将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出炉鼓励创新的具体政策,并在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等重要领域建章立制,在G20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迈出史无前例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峰会将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提供新“活力”,为解决当前经济金融困境制定出新方案。

  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复苏严重乏力、债务空前高企、劳动生产率增速创历史新低、全球贸易增速减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上升和资源错配等困境。峰会强调“联动”和“包容”的主题,就意味着在此背景下,各国更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合作,避免溢出效应和回荡效应,追求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预计中国将在本次峰会上强调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预期成果

   制定创新增长蓝图

  赵新力(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G20创新议题中方专家组召集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证明,一段时间以来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解放和激活生产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G20成员普遍制定了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五年和十五年的科技创新战略、路线图或规划。本次峰会将“创新增长方式”确定为今年峰会的重点议题,是G20首次聚焦全球增长的中长期动力,还将在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领域制定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在此前举行的专题工作组会议上,各方已就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原则共识,这说明G20的主题已经从应对危机、摆脱困境扩展到了主动谋划可持续发展。相信本次峰会制定的G20创新增长蓝图及其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将给G20成员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弥坚的影响。

   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

  张海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2016年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最为关键的起步之年,对《议程》的关注是G20从危机应对平台向长期性经济治理平台转型的现实需要。今年的峰会是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也是第一次围绕落实《议程》制定行动计划。这次将制定的行动计划,既包括集体行动计划,也包括G20成员的国别具体举措和行动。一方面,这在落实《议程》方面为全球树立了榜样,展现了G20协调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力,对巩固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主席国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担当。

  在峰会前,G20发展工作组已就落实《议程》的集体行动计划充分听取了G20成员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意见,是G20自身发展议程的一次系统升级。此外,峰会邀请了更多发展中国家与会,也向国际社会传递这样的信号:G20不仅属于20个成员,还属于全世界;关注的不仅是自身福祉,更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

  黄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

  当前,各界普遍认为,经济结构改革是帮助危机国家渡过难关、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2012年,G20首次提出了结构改革这一新方向,但并未设置必要的评估机制。2016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的支持下,G20开始探索推动和落实经济结构改革的举措,其中包括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所适用的改革优先领域、改革指导原则以及评估改革效果的指标体系。

  过去30年里,中国已经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积累了相当的治理经验和治理成绩,由中国来领导推进这项工作,表现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感。在G20平台上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也有助于各国立足长远利益,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只有各国经济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全球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强劲、均衡、可持续的增长。目前,各方已就G20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达成共识,正在进一步制定指导原则,建立一整套衡量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思路。

   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贸易增速已连续多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长。这固然与各国有效需求不足有直接关系,但保护主义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主席国中国有责任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列为G20杭州峰会的议题之一。今年7月的G20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旨在通过协调贸易投资政策,采取便利化措施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融资等举措,扭转贸易增长下滑的趋势,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略》内容全面、务实,可操作性强,将有望激活国际贸易这一大引擎,并与财政和金融领域合作,使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真正由“虚”向“实”转型。同时,也向全球传达了积极声音:G20达成共识支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同意加强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确保其与多边规则的一致性等,以此回击此起彼伏的反全球化思潮。

   制定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

  陈建奇(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室副主任):

  目前,国际投资领域被3200多个双边协定所分割,不利于开展跨境投资合作。中方今年推动G20制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将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具有开创性。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促进世界主要国家对国际投资形成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国际投资合作,为全球意义上国际多边投资协定的制定打下基础;二是有助于解决全球投资层面缺乏相应治理机制的问题,突出国际投资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世界期待中国能够释放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念。国际投资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关于这方面议题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中的地位,实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份《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的批准,预示着“制定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的成果框架已基本形成,峰会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界期待此次峰会能够进一步推动与会各方形成共识,确定国际投资协定谈判的时间表,为未来的落实提供方向和目标指引。

   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

  金中夏(中国驻IMF执行董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揭示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以及IMF等核心国际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政策监督和救助能力上的不足。自2008年G20举行首次峰会以来,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就是历届峰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金融架构改革的主要倡导者,随着自身实力的上升,中国在改革中的作用和发言权也在不断增长,在历届峰会中均为相关讨论和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接任主席国以来,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落实了延迟多年的改革方案。

  此次峰会将“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列为主要成果之一,有切实进展作为依托,也彰显了G20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将成为中国作为G20主席国的历史性贡献。目前,G20在这方面的预期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扩大SDR使用;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持续推进IMF份额与治理改革;完善主权债重组机制;改进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这几大领域的成果将有效提升国际金融架构的危机应对和预防能力,有助于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增长。

   创立三位一体的反腐败合作

  李成言(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反腐败追逃追赃是各国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都有义务和责任互相配合完成的政治任务。中方将推动G20制定追逃追赃高级别原则,设立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制定反腐败2017—2018年行动计划。构建原则、机制、行动三位一体的反腐败格局,是及时和重要的决定。所谓的“三位一体”,即为原则上各成员应共同遵守对腐败分子的法律认定,机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赃协商小组,行动上则要在法律结合点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观条件,达成一致行动,从而使2017—2018年追回的贪官级别、贪官人数以及赃款数额进一步提高。这一成果有助于构建共赢的国际反腐败合作平台,使各国贪腐分子不敢逃、不能逃、不想逃的形势成为可能。各方就此形成共识,将对中国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形成重要的推动力。

   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

  杨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亚洲和非洲国家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发展差距。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找到工业化发展的理想路径,工业化程度偏低。这些国家急需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以提升产业结构,解决就业问题。G20探讨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符合非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在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工业化方面,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有经验,也更具优势。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也能够提升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水平,为中非关系寻找新的增长点。

   制定创业行动计划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G20创业行动计划是本次G20劳工就业部长会议的核心成果。G20劳工部长会议认为,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是推动体面就业、创造力、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G20各成员应采取行动落实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创业者,特别是青年创业者释放潜力,通过切实推动创业,实现更好的就业。通过实施该计划,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对实现就业岗位增长,扩大青年、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将产生积极作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经济活跃,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就业市场整体趋于稳定。中国政府实施简政放权,在为“创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就。中方今年推动制定这一行动计划,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为各国交流创业实践与经验搭建重要平台。

   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早生效

  邹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今年4月的协调人会议发表了G20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变问题的主席声明,各方承诺于4月22日或之后尽早签署《巴黎协定》,并尽早完成国内审批程序。目前,绝大多数G20成员和嘉宾国都已签署《巴黎协定》。本届峰会召开之时,正是需要各国政府推动国内落实《巴黎协定》法律基础的关键时刻。中国正积极努力在今年峰会之前,完成参加《巴黎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批准该协定。中国还将推动各方加快完成批准手续,促使《巴黎协定》早日生效。这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保持和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的势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G20峰会的成果文件中,中国还协调各方意见,主导形成了气候变化融资的相关内容,将形成本届峰会成果文件中最直接的气候变化元素。

  两大看点

   特色活动丰富多彩

  ——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工商峰会(B20)并发表主旨演讲。G20峰会将于4日开幕,5日结束。习主席将主持会议。会后,习主席还将举行中外记者会,介绍峰会成果。此外,中方还为各国领导人和与会代表准备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

   办会风格开放包容

  ——中方将通过主办G20工商峰会、妇女会议、劳动会议、民间社会会议、青年会议和智库会议等六场大型配套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声音,打造最广泛共识。

  朱杰进(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峰会的主要看点包括:

  第一,如何寻找到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在中高速水平,成为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抹亮色。其他G20成员都希望借鉴中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经验和智慧,早日走出困境。

  第二,如何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国始终重视各方意见,同时,始终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基础。中方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峰会,使本届峰会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

  第三,如何推动G20机制本身的发展与转型。G20机制的诞生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打破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垄断,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参与全球经济的管理等。不容忽视的是,G20迄今仍保留着危机应对的特征,缺乏顶层设计和长效治理的思维。本届峰会的十大战略成果,将充分体现G20的战略远见和定力,为G20长效机制的转型指明方向。

  《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29日22版)

标签:G20|杭州峰会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