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宋豫闽:带领鲁东村从落后村变身美丽乡村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7-18 08:47
  

  2013年3月,宋豫闽北选派担任晋江市龙湖镇鲁东村第一书记。他在驻村任职期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需,团结村两委,积极为村里筹划项目并推动实行。鲁东村由此成功实现了从落后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被评为晋江市2014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村。

  完善路网

  建起鲁东村第一条环村大道

  2013年之前,鲁东村没有一条完整的水泥路。从2009年开始,村里开始筹划铺设环村路,却因征地和资金问题,迟迟无法推进。2013年,宋豫闽初到鲁东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就开始着手修路事宜。

  这条环村路是鲁东村的主路,全长1.7公里,用地问题涉及的群众多。“入户动员,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初来乍到”的宋豫闽一户一户走访,耐心地和村民交流,聆听村民的想法。在宋豫闽的坚持下,原本态度强硬的村民也被打动,卡壳了三年的征地问题在短短几个月里有了极大的进展。

  在解决了征地问题之后,宋豫闽开始向上级争取修路资金,在环村路铺设期间,他经常跑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进展,确保工程质量。

  2013年年底,这条投入170万元、全长1.7公里、宽7米的环村路铺好了。鲁东村民有了自己的“大道”,完善交通路网的第一步稳稳地踏了出去。紧接着,600余米的村中道路也进行了翻修,同时完成全路段节能LED路灯的覆盖,基本解决了鲁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的问题,为今后发展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促农民增收

  鲁东村以农业为经济支柱,有着46万多平方米农田。宋豫闽到鲁东村后,经常来到田间和农民们聊天。“村子里从事农活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民,田间均是乡间小路,肥料等农业物品要靠着肩挑手扛,农业灌溉所用的农业设备很难有突破。”宋豫闽深知,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先要有一条能通行现代农业器械的路。

  2014年夏天,机耕路的铺设被宋豫闽列为工作重点。“连续二十几天,我就戴着草帽入户动员群众,二十几天成功动员了相关的100多户村民。”很快,1.5公里长的农业机耕路修建起来了。现代农业器械可以通行了,再重的农业用品也能轻松运达田间。这一变化,大大造福了鲁东村的村民。

  宋豫闽还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灌溉和供电问题。由此,鲁东村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节水自动灌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65岁的鲁东村民施天锡,他现在种有玉米、花生和地瓜,收成也还不错。但是在机耕路修成之前,他的种植面积才4000平方米左右,机耕路修成投用的1年多,施天锡的种植面积就翻了一倍,收入也增加了。在鲁东村,像施天锡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宋豫闽笑着说道,在村里大家都叫他“小宋”。他觉得很亲切,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从经济欠发达和不适应村,到被评为晋江市2014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村,鲁东村实现了华丽转身。驻村的经历让宋豫闽意识到,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是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事情,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多走动,勤沟通,多聆听,勤思考,这样才能为民做更多实事。

  (记者_施蓉蓉)

标签:两学一做|党员故事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