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来晋江 看千年布袋木偶戏

www.ijjnews.com   中华网  2016-06-28 16:29
  

  “看来我们的外国朋友学习的还不错,动作也很到位。”几位外国媒体人员在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表演艺术家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学起了掌中木偶戏这一千年老戏种。6月27日,“全景中国·晋江城市周”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启动暨2016“晋江城市形象国际推广”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晋江举行。在6月27日至7月1日期间,中外媒体将走进晋江,体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的人文风情。掌中木偶戏、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传统手工艺及曲艺艺术等也将在中外媒体人员那里展现自己的别样魅力。

  剧团表演者教外国媒体人员表演木偶戏

  在启动仪式上,来自晋江掌中木偶剧团表演艺术家们现场为大家进行了木偶戏的表演,并邀请部分外国媒体人员一起体验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后台准备演出的表演者

  晋江布袋木偶戏即南派布袋戏,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明中时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称,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

  幕后的协力配合演出的表演者

  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民国时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但至建国前夕,由于经济衰退,泉属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剧团表演者现场表演传统掌中木偶戏选段

  新中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建团50多年来,多次进京演出。参加戏剧赛事和国际木偶节,并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奖誉。剧目《白龙公主》、《五里长虹》获得文化部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外国媒体记者与表演者吴啸玲合影留念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晋江城市周|联合采访
稿源: 中华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