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3颗荔枝酒驾?真的!还有这些水果你要知道
又到了吃荔枝的季节了,晶莹透亮,吃起来清香绵软、清甜可口,是众多吃货的最爱。可朋友圈流传这一消息,称荔枝吃多了马上开车上路,可能被监测出酒精含量超标,这是真的吗?
在传言中,一同被“酒驾”的还有杨梅、苹果等时令水果。真相到底如何?海都记者亲自测试……海都记者联合福州市交警支队鼓楼大队屏山中队,用交警执法的酒精测试仪,做了多组实验。
实验1 :三种新鲜水果只有荔枝会“酒驾”
实验开始前,4名志愿者分别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测出酒精含量为0mg/100ml。随后,郑先生吃了6颗杨梅,数值仍为0mg/100ml;歇了一会儿,他又吃了9颗荔枝,再测试,酒精含量飚升到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
施先生吃了一个苹果,数值仍是0mg/100ml。
实验结果显示,吃新鲜的杨梅、苹果,没有酒驾反应,唯独吃了荔枝,酒精浓度会升高。
实验2:不同的人“酒驾”程度不同
3名志愿者同时吃荔枝,然后,分别检测酒精含量。
其中,林先生吃了3颗荔枝,测出酒精含量为6mg/100ml;再吃6颗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16mg/100ml,没有酒驾反应;
郑先生吃了3颗荔枝,测出酒精含量为0mg/100ml;再吃6颗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
最后,海都记者毛先生也加入测试,他一口气吃了3颗荔枝,酒精含量立即飚升到23mg/100ml,迅速超过酒驾的标准;歇了一会儿,他边聊天边吃了6颗荔枝,酒精含量降为13mg/100ml,不再有酒驾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酒精读数与个人体质、吃得快慢有关。
实验3:吃完立即漱口“酒驾”不见了
“立即漱口,或等几分钟,就测不出来了!”在交警的提示下,郑先生、毛先生分别吃下9颗荔枝后,立即用清水漱口,马上再测试,此时,酒精含量都降到0mg/100ml。
林先生吃了9颗荔枝,几乎没开口说话,静坐5分钟后,再测试,酒精含量也降到0mg/100ml。
实验结果显示,吃了荔枝,只要漱口,或等待几分钟,就不会有酒驾反应。
交警说法:酒驾拿荔枝当借口没门!
根据法规,在车辆驾驶人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酒驾;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mg/100ml,为醉驾。
屏山中队何警官说,除了荔枝,还有一些食物和药品,吃后也可能被判“酒驾”,比如蛋黄派、醉蟹(螺、虾)、啤酒鸭、豆腐乳、酒酿圆子、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但这些食物、药品的酒精量比较少,只会停留在口腔中,而酒类酒精会到达血液。为此,市民遇到交警执法时,可说明情况,要求漱口或隔5-10分钟再测试。
此时,如果酒精浓度下降到20mg/100ml以下,则放行;如酒精浓度仍居高不下,司机对于呼吸检测有异议的,可通过血液检测进行认定。
如果司机喝了酒,谎称吃了这些药品、食物,多次检测仍居高不下,交警将带其到医院抽血,为此,驾驶员不可心存侥幸。
专家说法:荔枝高糖分易产生酒精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汪少芸教授分析说,一方面,从树上摘下后,水果内细胞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市民在食用时,口腔中的酶会对荔枝果肉进行分解,分解出无氧呼吸储存在细胞内的酒精。另一方面,荔枝含有较高的糖分,唾液中很多酶会对荔枝的糖分进行发酵产生酒精,从而可能被测出“酒驾”或“醉驾”。
水果采摘后,堆放时间较长或是水果腐烂后自行发酵,也容易产生酒精。如荔枝存放一段时间,果皮开裂逐渐变质,会散发出酒精的气味。因此,吃一些储存不当的、含糖比较高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梨,也可能被“酒驾”。
那么,为何测得的酒精含量在短时间会迅速降低?她分析,人的胃里酸性较高,并且没有刺激酒精产生的酶,无法再进行发酵,为此,几分钟后,原本的酒精含量就消失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颗荔枝的大小、采摘时间不同,也可能导致测出的酒精含量不同。
(记者 陈燕燕 毛朝青)
- 党员酒驾无证驾驶等10类 将抄告纪委2016/06/14
- 厦门-男子涉嫌醉酒驾驶撞完人偷偷溜到医院被抓2016/06/13
- 泉州-寒潮影响永春岵山荔枝减产 想吃荔枝要趁早2016/06/13
- 漳州-收费站前想“变脸”蒙混过关 被识破酒驾司机被逮2016/06/0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