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安海“嗦啰嗹”,这一朵独秀的奇葩……

www.ijjnews.com   晋江文化产业网  2016-06-01 08:18
  

安海“嗦啰嗹”,这一朵独秀的奇葩……

  晋江市(安海)第五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将于6月8日至10日举办,今日特选取@颜长江《海峡两岸“嗦啰嗹”——安海与鹿港端午迎龙王习俗初探》部分章节,以便大家更加了解安海“嗦啰嗹”背后的故事,看完后相信你也能体会到什么是“两岸两安平”。文末还有本号推出的“水上捉鸭”游戏,很好玩的哟!

  安海“嗦啰嗹”与鹿港“迎龙王”渊源密切

  △1980年代初期

  端午节被确认为全国法定的节假日,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融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随着安海“嗦啰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这一朵独秀的奇葩终于枯木逢春,在全国、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保护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更由政府的倡导及民间社团的推动而得以重绽芬芳。尤其是“嗦啰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满足海峡两岸民众和谐吉祥的节庆气氛,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

  安海在端午节的前三天,有供奉龙王尊神的霁云殿、妈祖宫及其它境庙,即抬出“嗦啰嗹”龙王头祭祀朝拜,各自境铺虔诚的居民还要烧金犒赏,香绕烟漫,甚为庄重神秘。待端午节的午后,才结队出发进行采莲活动。先往被小镇人视为尊贵好善的上户人家采“头莲”、“二莲”和“三莲”,之后便游街走巷“采”过去,一路踏歌行。

  △1990年代初期

  采莲队伍沿途要咏唱《嗦啰嗹》的民歌,由领唱者亮开嗓子高歌一句,如“正月立春阳和气呀啰”,众人都应和着助威唱道:“嗦啰嗹啊伊嘟啊啊咧,咧啊去咧!”依次按月份与花卉盛开的节候相对应,循环往复,此起彼伏。凭借龙神的威力消灾解厄,招福纳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给生活带来好运气。

  采莲的前导是一位头戴清兵红缨笠,手撑长杆艾旗的醉步汉子。在敲龙王鼙鼓,奏丝竹管弦的乐手两旁,一边是肩挑着生猪脚、草鞋和尿壶酒,手打着草锣的“铺兵”,奔前窜后,鸣锣开道;另一边是头裹乌巾、髻插花饰,身着红衫绿裤,足穿绣花鞋的男扮花婆,手拎着盛满鲜花的红漆扁篮,诙谐幽默地科步徐行。接下来是举着“肃静”、“回避”的龙王牌,及四人合抬着妆红结彩的龙王头压阵,随后还有载歌载舞的采莲姑娘、彩球舞、爪哇钟、大鼓吹等伴阵踩街。

  巡游的“嗦啰嗹”队伍每到一户人家,只要户主敬摆“香案桌”迎龙王,或燃放鞭炮祈请采莲,逛闹的旗手即如醉似颠地冲入厅堂,挥动艾旗在梁间扫邪,并引吭呼喊“龙神采莲来,兴旺大发财”等俚趣的祝颂辞;科诨俗陋的花婆与醉态醺醺的旗手踏跳对舞一番后,花婆馈送鲜花寓意龙王神赐予福禄祯祥,主人接过香花即回赠红包以表谢意。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采莲人又旗飘幡动地转入另一家门……

  是日,小镇还有“煎堆补天”、结粽子,在大门口插松艾、室内烧苍术蝉蜕、喷洒雄黄酒于床底等角落,小孩身佩“虎仔香袋”等风俗,以弭祸祛瘟,祈福安康;阖家老幼穿新衣上街游赏,登白塔“投堆”,在安平桥畔开展水上“捉鸭”活动。这就不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驱邪祛瘟,与它相关的还有环境卫生与体育竞技等内容。

  安海很多端午的古风余韵,在鹿港也绝大多数流行不衰。一年一度的台湾民俗才艺大会,有众多闽南节俗的传统形式,音乐百戏,诸般杂耍。如赛龙舟、拔河、放风筝,以及妆糕人、扎灯笼、木雕石刻、民间杂技、舞狮弄龙……等等,还有规模盛大的游艺阵头踩街,民众的参与性很强。

  △鹿港迎龙王绕境祈福(陈仕贤/摄)

  据清道光版《彰化县志》记载:“先是初一日,以其鼓迎龙王头,沿门歌唱曰采莲;所唱即采莲曲也。寺庙海船皆鸣锣击鼓,谓之龙船鼓。”可惜的是鹿港挨门逐户的采莲习俗,如今都没有完整地留下来。但在《鹿港镇志》还如是记道,鹿港另有迎龙王之事,是日放置龙山寺中之龙王头出游,举旗敲锣打鼓各店门口,店中烧金放炮表示欢迎。只是原有的“铺兵”、花婆、旗手等角色已不复存在。

  遵循鹿港的古礼贯例,龙舟赛前要举办迎龙王及龙舟“开光”的仪式,祭曲祀神。抬着龙王头的队伍由龙山寺起驾出发,巡行至天后宮迎请水仙尊王神像,再前往彰滨吉安水道龙舟賽场地举行诵经祈福法会,由德高望重者用朱砂笔给龙眼“点睛”下水,以求万事顺意、赛事圆满成功。那一首新发掘的《龙王歌》逐成为鹿港迎龙王必唱的民歌,不仅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更激荡着泉台文化交流的历史回声。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嗦啰嗹|安海|端午|龙王
稿源: 晋江文化产业网  编辑: 颜英婷颜英婷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