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新孝典:孝女带母出嫁 每晚在养母床头放杯温水
闽南网5月19日讯 哪怕没有血缘,时间小火慢炖出来的亲情,也足够令人回味了。
同样有着被抱养的经历,在曾瑞云和吴梅珠身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面是坚强,对抗着生活和病魔;一面是温柔,细心呵护孱弱的老人。
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更懂“相依为命”的意义,更懂知恩图报和孝。
孝贤举荐
时代在变,行孝的方式日新。海都第三季“温陵新孝典”已经出街。这一季,我们要寻找那些全新的、更具时代感的孝道故事,让孝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身边有让人感动的孝子、孝媳、孝婿,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和官方微信“海峡都市报大泉州”,让我们一起打造更精彩的“温陵新孝典”,一起去被那些温暖的人和故事感动,一起去传递那一份千年不变的情怀。
20多年来,曾瑞云从没离开过养母,一直悉心照料着
带母出嫁
每晚睡前在养母床头放杯温开水
铺着竹席的床头,氤氲着玉兰花香,桌上的播放机中,缓缓流淌着闽南语的歌声,83岁的蔡阿婆,静静地躺在床上,一脸安详模样。她没法走路、双目失明,但只要养女曾瑞云在身旁,她就有安全感。
“不怕,有我在呢。”瑞云,握着母亲布满皱纹的手,在她耳边说。
曾瑞云怎么会忘记,在她3岁那年,正是这双熟悉的手,给了她家的温暖。那一年,家境贫困的亲生父母,把瑞云抱给了一个人生活的蔡阿婆。虽说新家一样贫寒,但瑞云可是养母的掌上明珠呢。
厝边送来好吃的,蔡阿婆舍不得动,省下来给瑞云吃;别人家的孩子穿漂亮衣服,蔡阿婆省吃俭用好几天,也要给女儿而买一件。
没有血缘,但瑞云感受到的母爱,不比别人少半分。
瑞云十四五岁上下,养母摔了一跤,坐骨坏了,落下病根,从此不能走路。瑞云毅然放弃学业,挑起养家的担子,养牛、卖冰棍、做手工活……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人给瑞云说媒,她不挑别的,只有一点要求:得带着养母一起生活。瑞云忘不了养母的恩情,她刚被抱养时,身体虚弱,要不是养母,她可能早就死了,她可不能放下养母不管。
在众多追求者中,瑞云最后相中了同村的何德清,两家都不富裕,但两人都勤快肯干,“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何德清这句话,给瑞云吃下了定心丸。
刚结婚时,夫家经济困难,兄弟三人和公公都挤在一间古厝,蔡阿婆不愿意跟过去,怕给女儿添负担。瑞云只好让她住在老屋,每天去照看。夫妻俩奋斗几年,攒了点积蓄,朝朋友借钱,自己挑土、搬砖,建了新房。
入住新房的第二天,瑞云就把养母接到新家了。老人腿脚不便,视力也差,每天卧床,得靠人照顾。一开始,蔡阿婆每天哭,吵着要回古厝,说:“我早该死了,不能再给你们添负担。”
何德清跟瑞云商量,就说老房子没水没电了,没法住了,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哄住蔡阿婆。
台商投资区洛阳镇陈坝村,瑞云和丈夫在家里经营着十来平方米的小杂货店,母亲就住在二楼,瑞云每隔一会儿,就要上楼,问她是不是渴了,想不想翻身,要不要上厕所。
每天临睡前,他们都端上一杯温开水,放在母亲床头。白天,瑞云一边看店,一边照顾养母一日三餐,给老人洗澡,天气好时,还会背养母下楼,和厝边们“话仙”。蔡阿婆精神很好,待人热心肠,村里人都敬重她。
瑞云说,现在小日子还过得去,只要养母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海都记者 彭思思 柳小玲 谢明飞 王金淼 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文/图)
- 温陵新孝典:婆媳一起做公益 她们的幸福密码2016/05/20
- 温陵新孝典:泉港古稀女儿寻药救母 细心呵护百岁养母2016/05/19
- 男童被拐14年找回:不认亲生父母 选择和养母生活2015/02/13
- 三兄弟因老人没带孙子拒绝赡养 被母亲告上法庭2015/01/2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