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故园诗情 追忆蔡其矫征文作品选登(一)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6-03-31 16:22
  

  位于晋江园坂村的蔡其矫故居

  位于晋江园坂村公众花园的蔡其矫诗意栖居地

  蔡其矫与晋江籍著名人民音乐家李焕之合作创作的《晋江之歌》,现为香港晋江同乡会会歌。该曲谱为李焕之手迹。

  编者按

  当时光的齿轮悄无声息地碾过九个春秋,热爱诗歌的人们以及家乡人民,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冲淡对他的怀念。他的文学人生如此精彩丰硕,他的精神遗产就像围头湾的海岸线那样绵亘永恒。不管他的诗歌行旅如何辽远,他总是与家乡密不可分。他既是对中国新诗艺术建设贡献巨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诗人,也是海滨邹鲁之城晋江文化背囊里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他的诗歌成为家乡人民寄托乡愁的诗意载体——他是著名的海洋诗人蔡其矫。

  为了追忆这位享誉当代世界诗坛的晋江籍著名海洋诗人的故园诗情,寻找他留在泉州故土的诗歌行旅,重温他的诗意人生,继承与弘扬他的诗歌精神,凝固记得住的乡愁,泉州晚报社与晋江市文联联合举办“故园诗情·追忆蔡其矫”征文活动,迄今已征集到来自海内外的不少作品。这些来稿将蔡其矫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中激溅出的诗意火花凝注字里行间,联系自身创作经历和时代的巨大变化,抒发了爱国爱乡的如诗情怀……

  斯人已逝,诗魂永在。铭记是最盛大的祭礼,而文字是最恒久的祭奠。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本报与晋江市文联联合特辟专版,选登部分应征来稿,与读者们一起在情真意切的篇章里一同追忆蔡老、传递思念,一同激扬海洋情怀、记住诗意乡愁,并藉此表达对他的崇敬与缅怀。

  人物名片蔡其矫,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人,1918年生,8岁时全家迁居印尼,后回国就读于培元中学,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2007年去世,并魂归故里。他是对中国新诗艺术建设贡献巨大、已被我国诗歌界充分认同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有“海的子民”“海洋诗人”称誉。曾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和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等职。著有《回声集》《涛声集》等20余种,由他作词的《晋江之歌》以及不少诗作至今被广为传诵。

  。。。。。。。。。。。。。。。。。。。。。。。。。。。。。。。。。。。。。。。。。。。。。。。。。。。。。

   真正诗人的一生

  ——回忆蔡其矫老师

  1994年,蔡其矫镜头下的作者(右)

  □安琪

  回想与蔡其矫老师的第一次相见,是在1994年福建省第四届书市,该届书市由我所生活的城市漳州承办。当时,漳州诗人们几乎像朝圣者一样倾心聆听蔡老的诗歌见解,他讲解艾利蒂斯的激情,旁征博引惠特曼、帕斯精彩语句的神采,给尚处于诗歌起步阶段的我们打开了通往优秀现代诗歌的大门。

  书市期间当地作协组织采风,一行诗人来到九龙江畔听风看景,蔡老和大家一起骑着自行车在漳州的千年小巷里穿梭,天生自来卷的长发在微风中飘拂,又洋气又帅气,十分引人注目。

  此后,便和蔡老有了书信来往。他喜欢用纯蓝的墨水写信,字迹有着童年的工整和稚拙,很易辨认。信的末尾,常常是“握手,其矫”。相信他这样的信一定保留在很多福建诗人的记忆中。他曾经推荐我的诗给《人民文学》和《星星》诗刊,奈何当时我的写作水准尚未到位,虽未被采用,内心对他的知遇之恩一直难以忘怀。后来我终于在《人民文学》和《星星》诗刊发表作品了,我把这视为蔡老前期推荐的福泽。

  舒婷老师曾有诗《车过紫帽》,写的就是蔡老的故乡。因着蔡老的友爱和好客,福建诗人许多到过此地,我也不例外。记忆中他家有一个很大的园子,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它们都是蔡老从全国各地移植过来的。他一生爱海、爱植物,凡与自然有关的一切,都是他向往的。他唯独不爱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瓜葛。

  时日推移,和蔡老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每次见面,他都是神采奕奕,让人喜悦于时光对他的宽厚,我由此确信,顽强的生命意志是可以让人永不衰老的。我曾在长诗《任性》里用这样一句话写到蔡老:“我们的蔡老把日子过得像拥抱”。认识他的人读到此句都会发出会心一笑——没有谁不曾领略过他的拥抱,那种温情、有力、疼爱交织在一起的拥抱。

  2002年底,我从福建北漂至京,过上了动荡不安的生活,对此,蔡老很不理解,曾在诗会上对我的未来表示了深切的忧虑。在那次诗会上,他也对诗坛中流行的后现代诗风提出质疑,认为那样的写作语无伦次不成条理,是对诗歌的不敬。87岁的他保持着一贯的青春激情和对诗歌的虔诚之心。

  蔡老的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难得的是这些波折最后都化成了他的乐观和顽强。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他敢想敢做敢哭敢笑敢说敢骂,实在令同顶着“诗人”名号的我辈敬佩不已。

  (作者系漳州人,《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现居北京)

  。。。。。。。。。。。。。。。。。。。。。。。。。。。。。。。。。。。。。。。。。。。。。。。。。。。。。

  相思树下的诗情

  □林莽

  林莽(左)2004年与蔡其矫合影

  园坂村花园,那座美丽的园林,是蔡先生兄弟几人用几十年时间,在故居的山坡上,一点一点修建起来的。它地处村庄的后面,有许多从海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移栽、种植的树木和花草。据说,蔡先生晚年的工资大多用在了公园的管理和修建上。我不知道这个花园占地多少亩,它有溪流,有湖水,有站立在湖水中的汉白玉观音雕像,随着山地的起伏,它悠然而繁茂地静息在那里。如果它地处城市,那一定是个可供众多游人休闲的好地方。

  如今蔡先生的墓地就在这座花园的相思树下,他用诗意的精神为故乡的人们留下了这片美丽的景观,也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最好的安息之地。

  我是哪一年和蔡先生相识的,记不准确了,肯定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文学刚刚结束了漫长的冬天,朦胧诗如一股春潮,涌动在中国的大地上。北岛,江河,芒克,舒婷……我的许多诗人朋友都曾得到过蔡老的扶持和教诲。在新诗潮涌现的过程中,有几位文学界的前辈是必须提及的,蔡其矫先生便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对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关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他最早和朦胧诗的诗人们建立了联系,并将舒婷介绍给北京的朋友们,这已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蔡先生和我们这一代诗人的交往,在北岛和舒婷的文章中早有记载,同样,他在诗歌理念和写作上对我们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他不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但他的作品隽永,真切,直面内心。在他所经历过的那些文学作品浮泛、表面化、缺少灵魂光芒的年代,他的诗歌与那些表象的文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写作精神,一直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敬重他,是因为他一生都是进取和明朗的。他年轻时代从南洋回到战乱的祖国,参加抗战救亡运动,后辗转到了延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心中有理想、有真情、有血性的青年都会为祖国而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动荡与起伏,他也始终是站在社会发展最前列的。他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最优秀者的代表。他一生是非分明,身心明亮。作为过来人,他理解我们年青一代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心,他是我们最真挚的老师和朋友。

  蔡先生性格通达而随性,他像一只候鸟,往返于福建和北京之间。他喜欢和青年人交往,他和大家一同畅谈,郊游,也将面对生活的从容和坦然传递给我们。在我的记忆中,蔡先生总是令人亲和与充满了生机的。诗评家邱景华有一篇文章题目为《处浊世而仙——怀念诗人蔡其矫》,我以为“处浊世而仙”的概括是十分贴切的。

  蔡先生有仙人之风,但又真实地生活在人间,他的“三美主义”(美食,美文,美女)总是让我们回味无穷。美文自不必说,他的文集和诗就放在那儿。关于美食我深有体会,每次聚会他那种对美味的沉醉都溢于言表。蔡先生喜欢摄影,但多为女士拍照,我保留着一张他在苏州为我拍的照片,构图和用光俱佳,它让我在许多男诗人面前引以为傲。

  我给蔡先生拍过一张他和一位外国女诗人交谈的照片,那种愉悦而纯洁的神情让人过目难忘。我还有幸翻看过蔡先生保存了几十年的百美图。从上海滩的月份牌到后来流行的明星照,厚厚的一大本,已经有了岁月的斑驳。他的爱美之心是毫不隐讳的。

  我与蔡先生交往最多的是他向我推荐福建的年轻诗人们,他有一颗为家乡培养人才的拳拳之心。他对诗歌的爱也体现在他的付出中。那年春节福州街头送诗活动,蔡先生身着大红色棉衣,像圣诞老人一样把玫瑰和诗送到许多人的手上。我想,那些有幸接过蔡老鲜花与诗歌的人,真是有福了。

  2012年到晋江参加文学活动,那天我向大会请假到蔡老的墓地祭拜,群山寂静,仿佛能听到相思树的低鸣。园坂村的石屋依旧,橙红的炮仗花覆盖了院墙,它迎送着我们,犹如蔡老那颗一生赤诚的心。

  (作者系《诗刊》编委,《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蔡其矫|诗人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