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尼泊尔“新出路”引印度不安? 合作三方受益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6-03-27 12:26
  

  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本周对中国的访问引发印度媒体广泛关注。不少印度媒体就奥利此行与中国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成果表示“忧虑”,称印度“正在失去尼泊尔”。

  尼泊尔地理位置相对隔绝,仅有中国和印度两个邻国。长期以来,尼泊尔贸易和物资供应严重依赖印度。按照奥利的说法,尼泊尔去年因印度非正式禁运而遭遇燃油危机后,加强与中国合作成为“全国共识”。

  那么,尼泊尔与中印两国的关系,真如印度媒体设想的那样“非此即彼”吗?奥利启程前一天接受新华社专访时的一番话或许可以作为答案:尼泊尔对利用一个邻居抗衡另一个邻居不感兴趣,不会打“中国牌”或“印度牌”,而更乐意成为中印合作的“桥梁”,推动三方合作。

  【访前印度“施压”】

  奥利20日首次以尼泊尔总理身份对中国开展正式访问。他启程前几天,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先后抵达尼泊尔,分别与奥利会见。

  在不少尼泊尔人看来,两名印度外交部门高官此行名义上是出席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外长理事会会议,主要目的却是向奥利施压,扳回其对印度的“离心力”。

  奥利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内容包括准许尼泊尔经由中国港口开展对外贸易、在两国间修建铁路等。

  就中尼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过境贸易协定,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维卡斯·斯瓦鲁普以强调“印度和尼泊尔关系特殊”作为回应,还试图举例证明印度与尼泊尔间陆上连接紧密且将更加畅通。

  与此同时,印度驻尼泊尔大使兰吉特·拉伊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次活动上说,传统上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国,但由于“尼泊尔自身的原因”,未能吸引住来自印度的投资。他倡议印度与尼泊尔共同努力,未来5年把两国的贸易总量扩大5倍。

  新华社驻加德满都首席记者周盛平解读:“印度官员传达的信息比较明显,即印度是棵大树,尼泊尔只要靠好了,一切都没有问题,用不着费心跑到中国去搞关系。”

  【封锁引发“共识”】

  在周盛平看来,尼泊尔与中国关系好坏,对印度而言也许只牵涉其在邻国的影响力大小,而对尼泊尔却是“事关生死”的问题。

  尼泊尔对印度的经济依赖度目前达到65%以上。两国间年贸易总量约50亿美元,占尼泊尔外贸总量的三分之二。尼泊尔与第三国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约98%要经过印度。燃油等一些关键商品供应,尼泊尔几乎百分之百依赖印度。

  去年9月,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接壤地区的马德西人因不满新宪法举行示威,进而爆发冲突。印度以此为由对尼泊尔实施了近5个月的非正式禁运,直到今年2月奥利访问印度前不久才解除。这次禁运使尼泊尔几乎处于封锁状态,燃油、药品、生活必需品短缺,经济濒临停滞。

  不少尼泊尔人认为,这不是印度首次对尼泊尔施以类似经济制裁的手段,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周盛平分析,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民意驱动”,奥利顶着来自印度和国内亲印势力的压力访问中国。

  出访前一天接受周盛平专访时,奥利罗列了一系列有意与中国开展的合作。他强调,这些合作是“全国共识”,得到尼泊尔“所有政党”支持。

  【合作三方受益】

  访华期间,奥利表达了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他在人民大学演讲时说:“作为中国的近邻,尼泊尔将从这个倡议中受益匪浅。”

  行前专访时,奥利说,“一带一路”是此次访华的主要议题。尼泊尔希望通过中国,与全世界进行更加自由和广泛的贸易往来,而“一带一路”为尼泊尔的这一梦想提供了新的机遇。

  周盛平认为,尼泊尔无论是借中国出海口做第三国贸易,还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印度而言,都构不成威胁或损失。由于地理因素,相比喜马拉雅山脉另一面的中国,印度与尼泊尔之间的交通运输和口岸贸易“传统优势”短期内不会消失。

  长远而言,中国与尼泊尔合作协议落实也将使印度受益。例如,通过尼泊尔这座“桥梁”,印度北部地区能够与中国西部地区互联互通,“喜马拉雅经济带不再是梦”。(周盛平郜婕 新华社专特稿)

标签:尼泊尔|印度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汝羚陈汝羚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