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备战高考放大招 高三名师解读泉州市质检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3-14 09:01
  

  政治

  施文炳(养正中学高三年政治备课组长)

  试卷分析

  政治部分试题在难度和区分度的设置上把握不错,对考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

  试题紧扣时政和社会热点,如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客观题方面,四选二组合选择题比重大,大部分选项有迷惑性,对知识点的挖掘较深。主观题方面,选材体现时政热点,如38题,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又凸显正确价值导向,39题的家风建设素材;设问角度既明确又灵活,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考生对分析题目材料解读的精准度,要求考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材料紧密结合进行答题;同时也设置开放性试题,符合高考选拔、创新能力的要求,如39题第(3)问。

  复习建议

  查缺补漏,考生要根据《考纲》《考试说明》逐一复习知识死角,增强复习的实效性;回归课本,巩固基础,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加强默写,做好限时训练安排(尤其是全国卷真题),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并归纳答题的方法、原则,提升答题能力;适度关注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生活热点,扩展知识视野。

  地理

  林琼瑶(季延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试卷分析

  与去年相比,地理部分难度整体有所上升,向全国Ⅰ卷靠拢。自然地理分值所占比重与人文地理分值大致相当,注重考查考生提取图文信息、灵活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其中,选择题突出考查的主干知识,背景材料新颖,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由于选项中设置了干扰项(如第5、8、9小题),考生容易失分。

  两道必考题选材“一中一外”,空间尺度“一小一大”,分别侧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考查,试题设问角度小,思维角度灵活,注重“地”与“理”的结合与问题探究,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三道选考题主题突出,设问风格近似,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合理把握,试题取材鲜活,贴近生活,考核内容突出了地理基本技能的运用与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

  复习建议

  区域地理部分仍是复习的重点,应继续关注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但切忌死记硬背,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原则,明确区域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避免过于模式化、思维定势化,可借助于思维导图,提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首先应理解命题意图和设问要求,其次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学会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进行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原因分析,阐释地理过程,以及推理论证地理事象。

  历史

  张楚雄(晋江一中历史备课组长、晋江市骨干教师)

  试卷分析

  从考题设置上看,与全国卷Ⅰ无缝对接。如试题标准范式为“课外材料+设问”;不考组合选择题、否定式选择题等。再如41题为开放式的探讨题,这些都是一致的。

  从考查内容上看,紧扣标纲,考查主干,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考查的知识点大多为主干知识(选考题除外),涉及中外古今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历史知识。强调中外关联,如31题中苏农业、40题中美接受外来投资问题。强调古今贯通,如41题,学生须用到古代、近代西方的科举制文官制相关知识。

  从考查的方向上看,突出三新,强调能力,考查素养。采用新材料营造新情境和创设新立意,如25题的地图题;29、30、41题的人物言论摘录;24、25题的历史文献等鲜活素材成为命题载体,题目形式体现了多样性。第41题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探讨”这一更为灵活开放的方式,是最能体现高考新方向和课程改革方向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复习建议

  吃透高考,强化训练,提升能力,拓展素养。训练要以全国卷Ⅰ试题为主,在精不在多。做中有悟,锻炼“题感”(专业语言、命题角度、历史思维、答案精练规范等);举一反三,深化对某些主干知识或者试题的认识;由此归纳总结答题的得失与方法。

  要特别重视历史学科素养强化,重点强化历史时空、史证意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训练与提升。

  由于高考阅读量大、难度较大,加之历史学科试题放在地理、政治学科之后,同学往往来不及完成,放弃不做。要避免这一现象,平常特别要注意限时训练,提升速度。

  针对高考的专业化、学术化和创新性倾向,还要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拓展视野;关注时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提升时代性和思想性。

(记者_陈海勇 董严军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高考|质检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