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见贤思齐”?晋江市直部门这样表态——
借学习思变 铺就创新发展“坦途”
文化创意产业:既要鼓励创新 也要善于保护传承
晋江市人民法院院长李小兴认为,文化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极,站在了全国区域经济的最前沿。国内知名品牌林立的晋江,既要大力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接下来,晋江法院将组织到深圳先进法院学习,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审判工作的科技含量,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妥善审理好各类案件,尤其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企业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为晋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晋江市广电局局长郑科伟提出,要加快实施文化传媒市场化经营战略。将发展广电文化传媒产业作为今后战略重点,积极走市场化经营路子,着力打造“文化+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现有新媒体、品牌推广、活动策划等业务转型提升,搭建文创行业投融资平台,助力晋江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服务再提速:
乘上“互联网+”快车 搭建更高效便捷平台
晋江市委编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陈进福认为,政府自身要做好“一进一退”的自我革新,一方面要“善政有为”,在营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上要“进一步”,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充当创新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开放型、创新型经济的分析和预测,着重创新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创新政策的配套和对接,创新平台的构思与搭建;另一方面要“简政无为”,在市场机制能够控制的领域上要“退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清理和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将职能逐步转变到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上来,为基层和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晋江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吴尊意表示,深圳神话的最大密码是人,深圳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处处充满激情和人气;而解开密码的最大钥匙是政府的服务,正是他们用政府到位的服务,换来蓬勃发展的活力。政府要学习深圳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做法,着力构建一个高效对路的落实体系,打造“深圳质量、晋江成本”的创业营商环境。
深圳公职人员的专业和敬业也让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黄良印象深刻。他表示,这次授课老师超过一半是公务员,很多是行政领导又是行业专家,实践结合理论娓娓道来,很让人敬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敬业和专业,借鉴他们创新的理念路径和手段。
城市规划:
树立为民而建理念 走精细化节约型路线
晋江市国土局局长张健龙认为,深圳通过三旧改造,盘活存量,倒逼推进城市更新,值得借鉴。建议晋江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转方式、提内涵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五个“量”:控制总量,强化规划引领,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增量,严格土地供应,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实施减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生态修复腾出空间;盘活存量,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优二进三、智能化改造,提升空间承载力;提高质量,严把项目准入,强化用地考核,提高亩产效益。
晋江市围头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桂扬提出晋江滨海新区是拓展晋江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性项目。要充分借鉴深港合作的“前海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开发整个新区。为此,建议站在国家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在滨海新区设立“闽台组合新城”,运用海绵城市先进理念把滨海新区建成福建省第一座生态海绵新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把晋江滨海新区打造成引领晋江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
晋江市卫计局局长许嘉丰认为,深圳在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医疗卫生领域都是可借鉴、可复制的。晋江医疗卫生事业要走在全省前列,一要更新理念,激发动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二要积极对接高端医疗资源,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三要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解决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争取引进一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四要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打造“智慧医疗”,着力提升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
金融改革创新:
构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潜力
晋江市国税局局长王庆福表示,针对晋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南山、东莞对比数量少(全市仅57家),占GDP、上市公司比重低,享受税收优惠面窄、享受金额少,研发投入生产的高新企业效果差,必须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引擎,成立高新办,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与服务、金融、产业的融合,形成市、镇党政和企业三级联动,政府部门、服务机构、企业主体三方合力,打造品牌、资本运作、高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晋江市地税局局长刘建民指出,2014年,深圳金融业实现税收946亿元,占总体税收比重的18.7%,税收贡献稳居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首,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不断增强。相较之下,2014年晋江市金融业实现税收6.6亿元,仅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的3.57%。建议晋江以泉州金改为契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金融改革创新,认真研究引导民间投资、促进创业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改善金融发展的行政服务环境,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增强实体经济金融支撑作用,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记者_林文婧 刘莹莹)
- 【江畔谭】“收官”不“收心” “收尾”不“收场”2015/12/16
- 思深方益远 谋定而后动2015/12/16
- 怀揣吃“螃蟹”的勇气 引智、立制、建平台2015/12/15
- 文创产业年产值十年增十倍——深圳:文化沙漠的绿洲蜕变2015/12/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