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晋江“十三五”规划如何走?专家学者、媒体资深记者建言献策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1-09 08:07
  

  晋江新闻网11月9日讯 “十三五”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日召开的晋江市委常委会第128次(扩大)会上,各镇街、经济开发区亮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路。当前晋江的发展正处在战略机遇期,最近晋江全市上下开展的“帮企业、促项目、谋思路、抓落实”活动,更是对“十二五”的冲刺,也是对晋江“十三五”的周密部署。

  那么,海西排头兵晋江未来五年如何更好地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学者、媒体资深记者等,他们立足晋江实际,从不同侧面剖析解读,为晋江“十三五”规划提供智力支撑。

  推动传统产业时尚化 打造“时尚之都”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后将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模式将逐步步入成熟的个性化、体验化时代,时尚产业将迎来春天。

  福建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肖庆文表示,晋江应及时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机遇,从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从传统轻工城市向“时尚之都”转型。“时尚之都”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和城市良性互动,将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实现产城融合。

  “晋江打造时尚之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肖庆文分析,晋江制鞋、服装等传统产业实力雄厚,汇集了安踏、361°等国内知名品牌,形成了“品牌之都”的美誉,再加上本地消费能力强,企业家资源丰富,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这些将成为打造时尚之都的坚实基础。

  肖庆文建议,晋江可制定时尚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推动传统产业时尚化。可从制鞋、服装产业率先突破,通过时尚设计、品牌运作、展示展览、信息传媒等手段,引入国际流行时尚元素,通过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按照“名牌、名师、名企、名会、名模、名店”的目标,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高端的时尚创意产业转型。行业协会要组织本地企业组团到国外以集体形象参展,特别是为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国际市场搭桥铺路。政府要进一步突出以时尚创意为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完善财政、税收、土地等各种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要发挥多年来形成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良性互动的优势,共同联手,多层面、多举措举办各类时尚展会与时尚活动,提升时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文化+”思维 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民盟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教授刘泓认为,晋江作为品牌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若利用得好,将成为晋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可以利用‘文化+’思维整合传统产业,比如与食品、鞋服等传统产业融合,以此做强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品牌价值,反之也能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刘泓建议,要把晋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促进文化品牌的树立,达到双赢。

  刘泓分析,晋江当前文化产业体量偏小,没有大型项目落地,此时需要找出晋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科技等相关行业的契合点,通过品牌效应,重塑晋江城市形象,扩大晋江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要积极搭台,整合、利用好晋江品牌,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晋江品牌文化,通过对外开放的近距离体验模式,吸引更多人到此旅游、参观,变品牌为文化,借此提升品牌文化忠诚度。

  重视“8090”后对新兴业态的引领、推动作用

  晋江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转型升级,比如产业、人才等转型升级。“所有的转型升级实际上是取决于人,如何让高端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住,如何充分发挥晋江创二代、创三代,富二代、富三代的作用,是晋江亟须思考的。”经济日报社福建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石伟表示。

  石伟认为,晋江民间资本相对充裕,创业精神在晋江人血液里早已生根发芽。目前晋江多数企业走的道路是老一辈创业者加职业经理人模式。随着80后、90后新力量的崛起,晋江的创二代、创三代、富二代、富三代既传承了父辈爱拼敢赢的基因,又接纳吸收了更多元化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且有着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对电商、文创等一些新兴业态接受度较高。若政府能更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启发,通过释放年轻人的能量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创二代、创三代、富二代、富三代的创新创业意识,重视他们对新兴业态的引领、推动作用,对优化晋江产业结构将大有裨益。

(记者_林文婧)

标签:帮企业|促项目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