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丁和木:我最欢喜的是,儿女成功安踏成功国家强大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9-15 08:54
  

  丁和木给特教学校的孩子送月饼

  “我最心酸的是,看到贫困家庭过着贫苦的生活,这让我久久挪不开脚步”

  如今,丁和木的子女接过接力棒,成为安踏的脊梁。丁和木先生则退出了企业经营一线,但是在一些慈善公益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却经常能看到他清瘦的身影。

  多年来,丁和木弘扬慈善,富而不忘回馈社会,时刻关注社会疾苦,始终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他认为,把资金回馈到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是社会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逢年过节,是丁和木最忙的时候,从农历十二月开始到次年正月,从幼儿园到敬老院,从团拜会到个人探望,丁和木将祝福和爱心资金撒播到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自2008年起,岸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取300元补助,一年累计200多万元;重阳、春节等重大节日里,丁和木先生还亲自为村里的贫困老人送上生活物资。

  “即使像陈埭这样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也有很多贫困的人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更不用说其他偏僻的农村了。”说起给村里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丁和木颇有感触。这些年来,除了陈埭,他还亲自前往东石、龙湖等镇街,深入农村慰问贫困家庭,看到他们居住在破旧的石头房里,带着病痛过着贫苦的生活,“每每身处那种环境,看到那种场景,我都很心酸,久久挪不开脚步。”

  上善若水,心系教育。2010年,丁和木先生捐资750万元兴建岸兜阿瑞幼儿园,解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此外,丁和木先生每年为聚书小学、陈埭民族中学等学校添置电脑、课桌椅等教学设备;每逢教师节,丁和木先生都会给优秀教师一定的奖励;对于晋江市残疾人教育学校,除了自己带头捐款,他还带动大家一起关爱这群特殊的学生。

  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丁和木先生的慈善之举,从身边做起,继而延伸至全社会。2011年,丁和木捐资1亿元设立“安踏和木爱心基金”。

  只要认为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丁和木都热心捐助。他说,公益事业是他一定不会丢的一件事,只要能多做就多做点,力所能及尽一些责任,“对我来说,只要能满足吃、住、行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我更希望尽自己所能来做慈善,回报社会。”

  因其对慈善事业的卓越贡献,丁和木先生被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和“中国爱心企业家”称号。在晋江,丁和木先生家族被授予“慈善世家”荣誉称号。

  “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现在的我;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安踏”

  饮水思源,富不忘本。这位和蔼可亲、时刻带着笑容的老人有着宽广的胸襟、感恩的情怀。回忆80年的人生经历,丁和木先生多次提到“邓小平”和“改革开放”。

  回想当年能在商海浪尖之中崭露头角,再到如今将安踏打造成中国第一的体育用品企业,丁和木最感恩的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以前市场不开放,生意不好做,大家你穷我也穷,没有人想到要自主创业。”忆及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环境,丁和木说,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只是闷头在田间苦干,挣工分养家糊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才有机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自己也是这样苦过来的,现在富裕了,不能忘本。”家乡人民的疾苦,时刻牵动着丁和木的心,于是,济贫赈灾、帮扶病困成了他表达感恩、回馈社会的方式。

  丁和木总是说,“安踏有今天,员工们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才有了他每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外来工的感恩。在他捐资建设的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大部分,他的善举令这些孩子能够安心上学。

  丁和木先生始终铭记“诚信感恩”信条,不忘回馈社会,积极致力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丁和木说:“回顾八十年的历程,我最欢喜的是:儿女成功,安踏成功,国家强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丁和木|安踏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