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昨日安溪38.6℃为今年以来最热 专家为您防暑支招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5-06-30 10:11
  

  善用空调多喝水适量运动少吃辣

  连日来,泉州市区高温来袭,白天气温达到了34℃左右。图为昨日下午,市区东海大街,车后座市民包裹得严严实实遮阳。 (陈起拓摄)

  连日来,泉州市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让不少市民大呼“太热了”。据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昨日午后,南安气温达到37℃,安溪更是高达38.6℃,为今年以来最高温,预计接下来3天我市依旧维持高温晴热的天气。气温升高,不少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高温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热伤风、发烧、急性肠胃炎等病人明显增多。医生提醒,大家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

   最高气温突破38℃

  几天来,泉州持续高温“烤”验,市民坐着不动都能渗出一身汗来。

  泉州市气象台昨日9时37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昨日我市天气晴热,午后气温高,南安37℃,安溪38.6℃,为今年以来最高温,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的乡镇范围比前日有所增大。预计接下来三天我市依旧处于副高控制,依旧维持高温晴热的天气,安溪可达38℃以上,南安也将达37℃。

   高温致疾病多发

  据悉,高温天时,由于外界气温过高,导致人体内部代谢失衡,易发生“高温病”:一是因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过多而中暑的“热射病”;二是在烈日下曝晒易导致脑膜和大脑充血、出血、水肿等的“日射病”;三是中暑虚脱的“热痉挛”。同时,死亡率相应增高,特别是老年人的死亡率增高更为明显。

  “高温天气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道等疾病的多发期,这两天前来就诊的病人也比平时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耀国介绍,持续高温炎热,极易导致中暑。易中暑人群除了老人、儿童外,上班族、驾车族也容易发生中暑。如果不慎患上暑热病,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延误病情。对于严重中暑者,要及时进行抢救,否则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如何防暑降温专家为您支招

  如何预防高温病,王耀国给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空调别低温

  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的办公室内,使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时,人一定不要对着出风口。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地开窗通风,空调温度一般定在26℃至27℃为宜。“如果空调温度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适应不了这个温差交替,反而容易中暑、感冒。”他说。

   水分多补充

  夏天高温出汗多,水分、盐分等流失快,每天要经常补充水分,要喝点淡盐水,及时补充盐分。不能一口气喝太多水,应少量多次地喝,才能有效地预防中暑。同时,家中也可备一些绿豆汤、菊花茶、绿茶等解暑饮料。

   饮食宜清淡

  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少吃辛辣、油炸烧烤食品。

   运动要适量

  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可适量做一些户外运动,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锻炼项目尽量不要选择剧烈运动,多选择缓慢而且有效的健身方式,如散步、慢跑、简单的仰卧起坐、快走、广播操等。

   外出须防晒

  中午天气太热,尽量要少出门。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此外,身边要常备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以防应急之用。

   作息有规律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中暑以及受到其他病菌的侵袭。”他说。

      (记者 许文龙 吴志明)

标签:高温|防暑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