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圆满落幕 安海通过考验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6-23 09:16
  
端午射弈
36巷红灯方队
水上抓鸭

  24境旗、36巷红灯笼、嗦啰嗹、南音会唱、什音演奏、舞狮舞龙……20日(端午节),晋江市(安海)第四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在安平桥公园开幕。有穿境入户、载歌载舞的嗦啰嗹,有大人小孩都爱看的水上捉鸭,有汉服古礼祭屈原祈福仪式……这些带有浓浓闽南风情、深厚传统底蕴、丰富海丝内涵的民俗活动,汇成一幅绚丽壮观的人文画卷。

  记者_周冬 林文婧 秦越文图

  花絮一

  两岸古礼祭屈原连起深深情意

  6月2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自台湾的50余位台胞代表与晋江民众齐聚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安平桥桥畔,用古礼祭屈原、共祈福。

  活动现场,所有演职人员穿着传统服饰,鼎、蓋、爵、盘等古代礼器营造出肃穆氛围,“中国元素”随处可见,整个现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仿若穿越到古代。“晋江与台湾一衣带水,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能够亲身参与是件幸事,终生难忘。”此次专程从台湾组团来参加古礼祭屈原仪式的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席许水树激动地说道。

  身着传统服饰,用庄严的古典礼仪进行祭拜,每一个步骤在许水树看来都显得新鲜又十分庄严。“两岸的民俗文化十分接近,台湾端午节有划龙舟、包粽子等习俗,晋江的祭拜仪式更加传统,令人震撼。希望今后两地能有更多的民间文化交流和传承。”仪式结束后,许团长已是汗流浃背。

  晋江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永达表示,端午节既保留了传统端午习俗驱疫、避瘟的内容,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对屈原精神、品格的颂扬和纪念,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信仰。通过海峡端午文化节的开展,让晋台同胞共同了解端午节,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并通过现场体验各种习俗,让广大市民了解和接触传统服饰及礼仪。“希望全世界的华人都能通过这样一个节日,寻找到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火鼎公婆表演

水上抓鸭

  花絮二

  现场整洁如新安海通过了考验

  “走到服务点时,工作人员递给我一瓶藿香正气水。”就在端午民俗活动上午场结束前,满脸红肿的周女士手里拿着一瓶藿香正气水。她打趣道,以前在参加2010年的端午文化节时,就因为天气炎热导致中暑。但是抵挡不住民俗文化的魅力,所以今年又来参加,而今年手上的这瓶藿香正气水,给了她继续追寻端午文化的动力。

  据悉,本次端午文化节除展示安海特色民俗文化外,还全程设置了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现场设置多处饮水点、医疗服务救助点,借调移动厕所,协调移动、联通支持落实通讯信号应急设备,准备了一批简易雨具等,还集聚了公安派出所、交警、水利防汛机动抢险队、环卫、医疗、消防、电力、通讯、各级媒体、志愿者、冬泳队、安海商会、民营企业等各方力量合力,共同为举办此次活动出力出资。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前往安平桥公园观看、参加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的群众超6万人次。但是,记者看到,现场群众文明有序。“端午文化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家都应该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福州游客林小姐在观看端午民俗水上抓鸭时,手里拿着一个饮料瓶,喝完后就直接塞进自己鼓鼓的小背包中。她告诉记者,作为端午文化节的一名游客,就应该与本地人一样,环保参与。水上抓鸭民俗结束后,在一个约2万人次参与的民俗活动现场,在没有经过环卫保洁人员清扫的情况下,竟能整洁如新,没有留下任何活动垃圾。

  随后,安海派出所反馈,此次端午民俗活动现场,未接到任何警情。

  早在端午文化节开幕前期,为确保端午文化节安全有序进行,安海镇多措并举,做好各项工作,并向广大市民发出两个倡议:一是“当好东道主,步行看端午”,倡议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安海人步行不开车,减轻交通压力,响应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让安平桥公园活动过后整洁如新”,倡议大家“环保参与”。如今看来,安海通过了考验!

  “活动过后,我们将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安海文化界代表、社团代表、新媒体代表等,对活动进行小结,为今后提供经验借鉴,并就如何深耕‘人文安海’集思广益。镇里将根据大家的建议好好梳理,按轻重缓急、财力人力承受能力拟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并一件件抓好落实。”安海镇长唐春晓说,安海也将以承办此次文化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凝聚海内外安海人的力量,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工作,把握新常态,筑实新起点,做实做优做强“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打造晋西辅城核心区。

  

标签:端午|民俗文化|安海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