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137枪打死2名黑人被判无罪 因致死证据不足
美国俄亥俄州凯霍加县法官约翰·奥唐奈23日判处涉嫌枪杀两名非洲裔青年的克利夫兰市白人警察迈克尔·布莱洛无罪,理由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布莱洛的开枪行为直接导致两人身亡。
判决一出,不少克利夫兰市民走上街头表达不满。他们高喊“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的口号,抗议法官裁定布莱洛无罪。
【还原深夜枪案】
2012年11月29日晚,非洲裔青年蒂莫西·拉塞尔和梅丽莎·威廉斯驾驶一辆雪佛兰迈锐宝汽车途经克利夫兰警局总部门前,不料发动机突然回火,巨大的声响让警方误以为是枪声。随后,拉塞尔和威廉斯驾车离去,警方则陆续出动62辆巡逻车追捕两人。
在长达35公里的“追逐战”中,警方车辆时速一度达160公里。最终,两人驾驶的汽车撞上一辆巡逻车后被迫停下。随后,包括布莱洛在内的13名警察在不到10秒钟时间内向那辆迈锐宝汽车连开100多枪。这之后,布莱洛走下巡逻车,爬上迈锐宝的引擎盖,向前挡风玻璃后的拉塞尔和威廉斯再开15枪。
算上最后开的15枪,布莱洛在这场追捕行动中一共开了49枪,而警方射出的子弹共137发。最终,拉塞尔和威廉斯均因身中20多枪而死亡,而车内以及两人行进的道路上均没有发现武器。
这起命案发生后,检方去年5月单独起诉布莱洛,指认他在拉塞尔和威廉斯已经不再对周边环境构成威胁后继续开枪射击,涉嫌故意杀人和加重攻击两项罪名。
【“致死”证据不足】
布莱洛案今年4月开庭审理。23日,俄亥俄州凯霍加县法官奥唐奈裁定布莱洛无罪。
在近一个小时的判决书宣读中,奥唐奈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布莱洛的开枪行为直接致死拉塞尔和威廉斯。“布莱洛在那样一种情形下执法,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警官也难以想象其困难程度,”奥唐奈说,“事发当晚,他身处一个陌生地点,周围是枪声、警笛声和闪烁的警灯。布莱洛的开枪速度没有很快,也不是向一个(当时已)被证实没有携带武器或没有能力开车冲撞他的人开枪……”
按检方的说法,在布莱洛开最后15枪前,拉塞尔和威廉斯都还活着。不过,来自控辩双方的验尸官均作证说,他们无法判断究竟是哪一枪直接导致拉塞尔和威廉斯死亡。
美联社报道,拉塞尔和威廉斯在与警方车辆追逐过程中拒不停车的原因或许将永远成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人均有案底。按警方和两人身边人的说法,拉塞尔和威廉斯“精神有问题,无家可归且沉迷于毒品”。两人遭开枪打死后,警察在他们的车里发现了一根用来吸毒的管子。
【暴力执法普遍】
布莱洛获判无罪后,一些示威者走上街头,高喊“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的口号表达抗议。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称法官的裁决令他们“困惑”。
“尽管法律和法庭……认为他无罪,我们还是觉得他应当受到处罚,”拉塞尔家人的律师保罗·克里斯塔洛说,“他绝非无辜……”
其实,这起案件只是促使美国司法部对克利夫兰警局执法状况展开调查的“触点”之一。司法部官员去年12月发布报告称,克利夫兰警局内部存在“针对平民的系统性过度使用武力”情况,警局高层对“过度和在不必要情形下使用致命性武器”持容忍甚至支持的态度。而就在这份报告发布前几天,同样是在克利夫兰,12岁非洲裔少年塔米尔·赖斯在公园里玩耍仿真枪时被警方误作真枪而射杀,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当天示威中,不少防暴警察四处巡逻,严防示威升级成为骚乱。克利夫兰市长弗兰克·杰克森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不要做出任何“越线”举动。
美国司法部说,它将联合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和联邦调查局对布莱洛案进行复核,以确定是否需要从联邦层面采取进一步行动。目前,除布莱洛外,参与枪击的其他12名警察均受到停职等纪律处罚,其中5人因涉嫌玩忽职守罪将于7月出庭受审。
近一年来,美国多个城市发生未携带武器的非洲裔男子在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过程中丧命事件,这使得越来越多非洲裔民众担心自己的安全。美国《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42%的非洲裔美国人表示,他们看到警察出现在社区时会感到不安。相比之下,白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6%。
(特稿)(闫洁)
- 凌晨 黑色奥迪迎面撞倒行人 致两死两伤2015/05/23
- 贵州未成年少女被5执法人员洗浴城灌酒致死?官方:正在调查2015/04/28
- 龙海:妻子报复丈夫 在公公止咳药里投“硫丹”致死亡2015/04/17
- 南安一校长被控猥亵4名小学生 二审开庭坚称无罪2015/04/09
- 漳浦18岁少女遭性侵致死追踪 凶手酒后猥亵遇反抗起杀心2015/03/1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