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出租车行业改革已出初稿 正抓紧修改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交通运输部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21日表示,出租车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进展。目前,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已经拿出出租车行业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见,抓紧修改。
王水平说,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坚持属地原则、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出租车服务、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出租车运力规模管理、经营权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等方面,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同时,鼓励新兴业态在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对于前不久浙江义乌实行的出租车行业改革,王水平给予肯定。他表示,支持义乌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作为交通运输部,支持义乌这样的地方先行先试,为全国出租车行业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交通运输部密切关注义乌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效果。
此前报道:
出租车改革意见将于年内出台或从数量管控入手
新京报讯昨天,《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公布,列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9方面39条重点“清单”。其中,简政放权居于首位,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今年全面实施,并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今年还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政府改革逐步形成“清单模式”
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成为此次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的首要任务,所包含的7条内容也是数量最多的。其中,简政放权改革重点集中在行政审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
意见明确,政府自身改革将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
同时,今年将修订中央和地方政府定价目录,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还将全面实行保基本、促节约的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针对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意见提出今年将全面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做好车辆处置、司勤人员安置等后续工作。今年将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局部试点鼓励差别化探索
意见还提出,改革将推出若干试点,并充分发挥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其中,包括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建制镇示范试点等。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就此表示,要通过推进改革试点,为制定全面的改革方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此次意见中,也标绘了试点路径的实现“轨迹”,即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的试点探索。及时跟踪改革试点的进展,总结地方试点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将完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部际协调工作机制,研究出台规范开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总结推广改革试验区试点经验。意见提出,应妥善处理试点突破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坚持局部试点,明确试点期限,确保风险可控。
解读
【出租车】
改革出租车业或从数量入手
随着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出租车改革成为关注焦点。昨天公布的改革清单中提出,今年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义乌取消专营打破出租车垄断
长期以来,在出租车是“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补充”的名义下,国家对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及总量控制制度。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备受指责,被认为“垄断行业”。
与此同时,“打车难”成为多个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去年以来,“打车软件”和“专车”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引起多方热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义乌市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备受关注。《方案》提出,明年起将取消出租车营运权使用费;从2018年开始,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同时车费由市场定价。
对于受到多地主管部门反对的“打车软件”,义乌市则明确表示支持:引导出租车公司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
天津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曾表示,义乌的举措为行业改革拉开了一个口子。在义乌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城市选择跟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在国家层面出台的指导意见的改革力度可能不会像义乌这么大,“或许将从数量管控来入手。”
打车软件应适当引导和规范
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方向,赵坚认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的力量。但是引入竞争以后,必定会触动既得利益。
他认为,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或许打车软件等可以进入市场。政府对于新业态的管理不应是禁止,而是适当的进行引导和规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现在的出租车行业的体制并不是市场运营。出租车体制的改革首先是要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机制上的改革比短期能看到的结果更加重要。
-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接访群众 倾听群众意见2015/05/16
- 租车行老板买豪车购豪宅欠下高利贷2015/05/03
- 九部门出台工作意见 严厉整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2015/04/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