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一张图看懂晋江新型城镇化 跟你关系很大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5-13 07:51
  

  根治『乡村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院、北师大土地资源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

  城镇化就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刘彦随认为,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土地问题,比如,土地快速非农化,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城市空间利用呈现低密度、分散化的倾向;农村人口快速非农化,造成“人地分离”、土地撂荒、闲置,导致越来越多的空心化农村;农村“建新不拆旧”、耕地侵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染。

  这些日趋严重的“乡村病”因快速城镇化而引发,也必将由新型城镇化来根治。当前,尤其要正视问题、周密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过去依赖土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必须得到进一步纠正。刘彦随说,要扭转土地快速非农化和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局面,强化我国土地立法与执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变革传统城镇化模式,适时把控城镇化的合理进程与空间格局,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用与引导企业、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宅基地制度、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将从注重速度转移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上来,要强化“重塑空间载体、再造农村主体、培育产业实体”的协同建设;健全“国家管治、城乡同治、乡村自治”的协调机制;着眼“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创新体系”的地域功能,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环境污损化等问题,通过多要素优化、多主体协调、多机制创新、多模式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记者_阙杨娜)

  攻克『城市病』融入融合区域合作

  欧盟委员会特别顾问格雷厄姆·麦多斯

  当前,晋江在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之前欧洲很多城市都遇到过,比如气候问题、环境污染、城市配套、食品安全、交通阻塞等,在欧洲许多城镇,也受到“城市病”的困扰,这些都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通病,格雷厄姆在演讲中表示。

  城镇化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政策,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他建议在地理、经济、社会各方面体现更多融合和包容。地理方面,城市之间要通力合作,进行理性的交通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上鼓励一些紧凑型的设计;在城市生活质量上,利用多项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提升生产效率,提供更坚固的物质基础;社会层面,注重社会文化的融合、秩序的稳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他还表示将推动欧洲与晋江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一起携手共建,互通有无,探讨让城市更美好,让群众生活更美好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记者_陈维曦)

  赋予权限给强镇上『城市户口』

  著名城市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

  “国家比城市、城市比流动人口更需要市民化。”叶裕民认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推动社会转型的过程。而传统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化”,中国现代化系统性问题的根源是没有完成人的转化,而市民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叶裕民通过对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比较,提出新型城市化的系统架构与路径,即编制“十三五”设市制度改革专项规划和探讨中小城市市民化的系统机制与路径。

  “中国具有城市意义的县城和镇没有‘城市户口’。”叶裕民表示,已经达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很多镇没有被赋予城市发展的功能和权限,限制了这些镇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

  “在一些发达地区试点的‘强镇扩权’实际上是把改革复杂化了。”叶裕民表示,当镇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投资吸引力和发展非农产业的能力,就应赋予其城市的发展权限,她建议设市普惠制度,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的镇可以统一设立副县级市。

  晋江新型城镇化发展下一轮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晋江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探索中小城市市民化的系统机制与路径。她指出,市民化有两个核心特点,首先是提供完整的公共服务,让居民有房可住,生活舒心;然后给居民培训教育,为大家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创造、创新空间和通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正常就业,实现工资回报不断增加。

  她提出,在实现市民化的路上应该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支付健康住房市场化、人口迁移家庭化、家庭生活社区化、社区治理民主化、人力资源资本化、中低收入阶层中产阶级化。(记者_庄诗莹)

  低碳生态打造真正可持续城市

  英国阿特金斯集团亚太区低碳和可持续部门董事马克·休伊特

  马克·休伊特分享了关于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使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建议。

  他说,推广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符合中国对于城镇化规划的诉求,着重强调技术、程序及概念的整合,包括对当地环境的理解,人口增长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绿色信贷对于生态低碳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马克说,中国提出“优化格局,绿色发展”,鼓励能源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绿色生态、低碳智慧的发展思路。

  他说,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不仅能用于新地块规划准备,也能用于项目开发选址,已开发区域的再开发,改善现有开发区域的低碳生态表现。对地方政府的帮助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鼓励运用低碳生态规划方法编制综合全面、实施性强的低碳生态片区规划,并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控规的各个阶段。

  马克说,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与全球推行的“经得起考验的前瞻城市”计划紧密相连,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综合的,关注解决方案的框架,以解决21世纪主要的全球性挑战,由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打造真正的可持续城市。(记者_陈维曦)

  转变观念创新投融资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

  新型城镇化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苏明表示,这就意味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起与新型城镇化相配套的养老、医疗等基本服务体系。

  苏明认为,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解决落户相应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就业培训、养老、医疗、住房等;另一方面则是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包括道路、供排水等。

  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下,首先要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公正化,这方面的支出应由人口流入地政府负担。而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则可以改变历史上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模式,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关系),降低门槛,更多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此外,还应加大力度扶持产业,扶持就业,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将过去用在生产环节上的投资补助安排在消费环节上,通过财政贴息,发展担保事业、政府采购、绿色采购、中小企业采购、技术创新采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用好产业投资基金等手段,加大对产业和就业的扶持力度。(记者_阙杨娜)

  田园城市规划设计要重视『人性化』

  2013-2014年英国外交部、商务投资总署派驻中国住建部首席规划专家杨威

  杨威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结合英国名城米尔顿凯恩斯的成功案例,通过大量直观的图片演示,深刻阐释了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杨威指出,现在规划设计界流行一个新的理念,叫田园城市理念,这是在英国有过100多年实践的,也是她的团队所秉承推崇的。一个城市的全新规划一定要先从山水的框架入手,要分析这个地方的特质,这个地方的山和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山水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只有从它的山水特质出发,才能真正让这个城市做到与众不同,然后再根据社会经济学等来满足这个城市所需要的基本功能。

  杨威说,回顾米尔顿凯恩斯小城1970年的规划图,和如今的规划图几乎无异,规划师的原始初衷落到实地,在这里道路或许是曲折的,因为他们根据地形地貌,让公众可以根据地形高地看到不同的景观。在这里还有贯穿南北的生态长廊,长廊里不是简单的绿化,不仅有体育休闲设施,甚至还是野生动物繁衍的地方,是多功能的生态廊道。在这里,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将羊放在草地上吃草,免去雇佣工人除草。这就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样的好“风水”是所有人共享的,也为小城吸引了一流的企业和人才。

  杨威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一定要从生态和环境保护入手,消除城乡差别的政策误区,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同步改革和提升。最后杨威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来结束她的演讲,希望晋江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也要更加重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尺度,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_刘莹莹)

  (以上观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标签:新型城镇化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