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东石灯俗”昨举行 闽台菲三地乡亲共数一宫灯
晋江新闻网3月6日讯(记者_董瑞婷 林文婧 秦越文图)一对灯、二对灯、三对灯……昨日,近百名来自菲律宾及我国台湾的东石乡亲,回乡参加晋江东石嘉应庙每年一度的“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民俗活动,与晋江东石乡亲共度元宵佳节。
台湾同胞每年都会送灯来,今年送来了6对宫灯,其中,有台湾传统的“丝绸宫灯”,那喜气洋洋的红色丝绸,作为宫灯的主材,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另外,嘉应庙附近35对新人送来的宫灯交相辉映,好不热闹。
去年新婚来参加活动的新人苏维良、洪明媚,没想到活动这么热闹。“来参加活动的人很多,我们很开心。”洪明媚说,他们挂的一对宫灯,是娘家陪嫁过来的,“参加数宫灯的灯俗后,更加觉得这一‘非遗’项目值得共同保护和传承。”
每年无论多忙,都会在元宵佳节抽空前来的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学会理事长蔡武璋先生说,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喜欢“闽台东石灯俗”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小小的宫灯,架起了两岸乡亲交流交往的一个平台,每年来到东石的台湾乡亲达2000人次。
在蔡武璋先生的推荐下,菲律宾晋江东石联乡会组团前来参与“闽台东石灯俗”。
菲律宾晋江东石联乡会会长王书侯,参加了热闹的民俗踩街,还应邀担任嘉应庙今年春祭的主祭,穿上祭祀的传统服饰,戴上“西瓜帽”,亲身感受春祭200多项隆重而又复杂的流程,但这些仪式让他心里充满着幸福,“我是第一次参与这项民俗活动,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乡亲共同庆祝灯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七周年,感受到乡音乡情时刻围绕在身边,我就满怀感动和骄傲。如果机会成熟,希望能把这项活动‘搬’到菲律宾去,让旅居海外的乡亲更加了解灯俗背后的故事。”
昨日,从北京来泉州考察元宵习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看到“闽台东石灯俗”被很好地传承很是高兴,“闽台东石灯俗不仅保留了传统,承载着过去,而且有了新的文化内涵,数的虽然还是‘新人’灯,但是活动的影响力和规模都在提升,参与的对象也从台湾同胞扩大到菲律宾华侨,正从台湾地区扩大到东南亚,相信这一改变也将促进这一项目对根脉文化的传承。”
相关新闻
台湾布袋镇嘉应庙总干事蔡崇亿:两岸民俗踩街内容差不多形式各有侧重
在昨日下午的民俗踩街活动中,记者偶遇了台湾布袋镇嘉应庙总干事蔡崇亿。第一次参与闽台东石灯俗系列活动的他,对于能够跟着两岸乡亲们一起踩街、一起“数宫灯”感到很亲切,嘴上一直念着“不错、不错”。
“这个‘阵仗’和台湾的元宵踩街差不多,老人小孩都参与,不过形式上有些差别。东石的更为传统,台湾更为现代;东石踩街时间是半天,台湾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结束。”谈及首次参与盛事的感受和看法,蔡崇亿说,在台湾,元宵踩街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间习俗,踩街队伍常常是从早上开始游行,直到晚上才结束。此外,东石的踩街活动主要以传统的吹奏为主,游行的范围集中在镇主干道;台湾则会加入一些时下新鲜元素,比如大型花车等助兴,游行的范围则是走街串巷,不错过一户人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去年退休后才有更多时间回东石家乡走走看看的蔡崇亿,每拐到一处熟悉的地方,便立马跟记者谈及印象中家乡的面貌,如今,新建筑取代了印象中的老房子,鳞次栉比的店铺让他对家乡巨变产生了不少感慨与欣慰,“我很高兴,希望继续加强交流,珍惜这个缘分。”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