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巨头春节狂撒6亿元 手机红包营销大战除夕打响

www.ijjnews.com    北京日报 2015-02-10 08:59
  

  除夕夜干啥?除了传统的吃饺子、看春晚、发拜年信息外,抢手机红包也许会让你累到手抽筋。昨日,支付宝、微信、百度纷纷发布春节红包发送额度,仅腾讯和阿里两家,春节期间就将送出超过6亿元的现金红包,附加以各种产品优惠券等形式出现的64亿元购物红包。其中,牢牢占据除夕夜黄金时间的春晚更是成为各家手机红包营销大战的“必争之地”。

   现金红包金额最高4999元

  除夕夜,电视里春晚节目热闹上演;电视外无论老少,全国各地数亿用户却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或是摇晃手机,或是重复刷新屏幕,目的都是一个:“抢红包”。这一幕看起来有些“疯狂”的场景或将在10来天后上演。

  “大伙儿记得在除夕前提前锻炼身体,练习手臂频繁摇动能力!”昨天下午,微信官方发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红包攻略。去年微信红包成功逆袭,连马云也不得不感慨是一场漂亮的“战役”。今年微信更是加大了筹码,宣布将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送出金额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以及超过30亿元的卡券红包,其中单个的现金红包最高金额将达到4999元。

  “在呼啦圈上绑上七八部手机,到时候一个劲儿地摇呼啦圈,肯定能中不少红包。”昨天下午得知这个消息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薛先生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攻略”,不到1个小时里就收获了50多个“赞”。

  记者从微信方面了解到,“摇红包”功能将在新版微信上线,基于原有的“摇一摇”功能,将原本摇出附近好友改为“摇红包”。微信相关负责人透露,“摇红包”还将会在春晚上“露脸”。央视主持人将在春晚播出的多个时段和观众互动,用微信“摇一摇”可以抢红包。

  就在微信发布红包攻略几个小时前,另一家“土豪”支付宝刚刚公布了春节红包计划,宣布从小年夜(2月11日)到正月初一(2月19日),与品牌商户一起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红包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从红包金额来看,目前微信似乎更“阔气”一些。不过支付宝同样瞄准了黄金时段的春晚,将在除夕夜8时至12时的5个整点发放1亿元现金红包和2亿元购物红包。

   大半红包品牌企业埋单

  不仅是微信和支付宝这对“老冤家”,腾讯旗下另一款社交工具QQ、百度也掺和进了发红包之列。

  QQ宣布将在春节期间通过手机端发放30亿元卡券红包,百度的现金红包则打出“用1分钱赌10000倍的回报”的旗号,称用户建立红包后,先支付1分钱,稍后会退回支付的1分钱,即可以发放红包给好友,好友可以拆红包抽奖,抽奖金额最高可得100元,同时也会返还给红包创建者不同金额的奖金。

  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任性撒钱?其实这几大“土豪”背后,掏腰包的还有更多品牌企业,他们希望能通过在这场全民抢红包活动中“露脸”,达到营销效果。记者从几家参与发红包的互联网公司了解到,总体算下来,这部分企业承担了红包金额中的大半部分。

  2014年年底,微信就在针对2015年春节红包展开招商活动,传闻商家投入门槛为5000万元起步。手机QQ的招商方案则显示,企业可以通过手机QQ群给用户发放品牌红包,投入金额1000万元起步,在除夕当天,会有10多家知名企业联合手机QQ一起发放红包,红包由现金和代金券组成,金额上亿元。

  众多隐身背后的“金主”们图个啥?市场人士分析,对这些企业而言,流量和品牌曝光率会让这笔买卖变得挺划算。一方面,大量购物红包最终都会将用户导流到购物、消费平台本身,例如在支付宝抽中的快的红包只能用于打车消费;此外,“冠名”红包本身也为企业品牌无形中打了广告。

   马上就访

   服务器提前扩容

   防红包“堵车”

  微信数据显示,去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抢手机红包还仅仅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今年各家互联网企业重金“杀入”,参与人数会大幅攀升,这势必会对作为载体的支付宝、微信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压力。

  抢红包是否会遭遇“大堵车”?昨日,微信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目前已对服务器进行了大量扩容,保证春节期间正常运转。支付宝方面则表示,参与人数过多可能会导致红包活动中发奖延迟等情况,用户可等待2至3分钟后下拉刷新页面重新查看,针对未到账的红包,将在5个工作日内补发。

  (记者 张倩怡)

标签:红包|巨头
稿源: 北京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