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放宽 何时告别“使用难”
新华网上海1月28日电(记者叶锋、乌梦达)“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不需再提供完税证明和租赁合同备案。”28日公布的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三部委的通知,让公积金支付房租的制度终于冲破存在已久的“玻璃门”。相比于显著变化的住房消费市场,公积金制度的滞后不断凸显。落实“支付房租”用途的同时,还需加快改革,充分回应市场更多期盼,根本上改变公积金“使用难”。
支付房租的“玻璃门”终被打破
根据三部委的最新通知,根据新规定,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租住商品住房的需提供本人及配偶名下无房产的证明,由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根据当地市场租金水平和租住住房面积,确定租房提取额度。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租金缴纳证明,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
“终于落实了!”广州一位租房者小余感慨。事实上,公积金提取用于租房的规定多地早已有之,但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比如,2013年广州统计所有公积金提取金额中,用于租房的仅1%。
让公积金用于租房,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遭遇的障碍很多。首先是手续繁杂、要办理支付房租手续,申请人除要持身份证原件、工资证明、租赁合同原件、纳税发票之外,还涉及本单位以及税务、房地产交易登记等多个部门。很多地方的登记又不提供电子记录,需要申请人来回跑、递交材料。
其次,要提取公积金,就要提交租金发票和税金发票,而各地对于房屋出租都要纳税,占租金的4%-7%不等,这笔不小的开支让很多出租人却步,也让大量出租屋成了“黑户”。此外,各地对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过严,要求租金必须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有的高达30%。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等专家表示,此次有关部门的决策,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决定,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的具体措施。
租房者受益购房者受影响不大
房价高企,租房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对于许多收入不高的租房者来说,如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燃眉之急。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介绍,住房公积金可用于广大租房者,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升制度的公平性。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政策对购房者影响不大。
“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的必须是无房人员。这一群体总体上收入不高,且不少是外来就业人口,提取公积金用于租房,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北京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造成大量不租房的人借机骗提公积金?根据新规定,对伪造合同、出具虚假证明、编造虚假租赁等骗提套取行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向职工工作单位通报,追回骗提套取资金,取消职工一定时限内提取住房公积金和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资格,并将相关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并纳入征信系统;对协助造假的机构和人员,要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都扎紧了监管的“篱笆”。比如,北京去年6月出台了对公积金提取用于租房的实施细则,对提取金额执行双限,既不得超过月缴费额,也不得超过住房租赁合同上注明的房租金额。
公积金政策调整加快如何解决“使用难”
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也被认为是解决其长久以来备受诟病的“使用难”的重要一招。
较长时间来,公积金在体制、管理、提取、监管方面的种种乱象和问题不断引发人们关于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呼吁。
去年以来,从住房公积金的主管部门住建部到各地都出台了不少改善公积金使用的便民办法,多地提高了公积金贷款的限额,降低了提取和使用的门槛,缩短了业务办理的时限。
目前,全国实际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过亿。不少缴存人希望,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应当更加方便。一些专家还提出,作为属于缴存人个人所有、专款专用的公积金,应当拓展到允许缴存人用于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契税、专项维修基金、物业费等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使用;对于有特殊需要的缴存人,还可以研究增加因大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
“公积金制度必须适应住房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加快改革步伐。”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杰说。
- 中国放宽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2015/01/29
- 公积金调整刚需买房减负 一套房最多可省利息30余万2015/01/06
- 本月起 农行试行公积金跨行逐月还贷2014/12/12
- 公积金晋江管理部主任今日接听市长专线2014/12/11
- 经贸局 公积金管理中心本周轮值市长专线2014/12/0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