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上课铃声改成配乐古诗词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知识 懂礼仪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1-18 11:44
  

  

        成语:知书达理

  解释:知、达,懂得。形容人有文化、懂礼貌、有教养。

  典故: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理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记者_沈茜)

  校园里的上课铃声再熟悉不过,它陪伴着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晋江却有一些学校突发奇想,把单调枯燥的上课铃声用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朗诵替代,希望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能耳濡目染,将经典国学文化渗透进学生的心田,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帮助他们习礼仪、守规范,提高文化修养。

  梅岭岭山小学:

  上课铃声改成古诗词朗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日上午10时35分,当记者踏进梅岭岭山小学校园,伴随着几秒钟舒缓的轻音乐后,耳朵传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观书有感》。记者没想到,把这首诗朗诵得如此流利且富有情感的,是来自三年级的学生蔡曼昵。

  原来,岭山小学近日把校园里的铃声系统全部更换成由学生自己朗读录制的配乐古诗词朗诵,让学生们在课间无形中受到古诗词的熏陶。

  负责古诗词铃声制作的陈鍒老师介绍,录制的古诗均来自《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00首》,目前已收集50余首铃声,每天滚动播放7首古诗,每段铃声都控制在30秒以内。

  为了激发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的热情,让每天响彻耳畔的铃声能更接地气,学校特意举行了“校园铃声播报员”选拔活动,来自6个年段的28名学生参与竞选。学校组成评委组,根据音准、音质、性别、年级等标准,选出了8名学生参加录制古诗词铃声。

  “古诗词铃声系统自启用以来,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校长许玉环说,学校打算每半个学期更换一次铃声,届时重新组织选拔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录制。

  令许玉环欣慰的是,新铃声并没有启用多久,老师们就欣喜地看到了校园里发生的一些变化: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一窝蜂拥进教室的现象减少了,大家都能秩序井然地走进教室,甚至不少同学还能跟着背古诗;课间时走廊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也大为减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及时回家,老师接到家长关于孩子没按时回家的电话也少了……

  “每天听这些古诗,身边好多同学都耳熟能详,甚至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参与录制的六年级女生陈习文说,每天能听到自己读的古诗,这令她很是开心,这也激发了她背诵古诗词的热情。而周敏轩小朋友也认为,自从换了新铃声后,原本枯燥无味的古诗不知不觉就被记在了脑海里。

  许玉环说,要让学生慢慢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并爱上国学经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这些古诗中传递的核心思想,大都是激励孩子勤奋学习、文明礼让、孝顺父母等,只有长久坚持下去,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并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唱古诗跳“街舞”

  学生另类背诗词

  无独有偶,安海养正中心小学推行这一举措,已经有三年多了。每天上课时,当这特别的铃声响起,学生们无论在班级、在走廊还是在操场,都会自觉有序地回到座位坐好,并跟着广播读诗,日久成诵。

  更有趣的是,就连孩子们做的早操,也“变身”为街舞风格的“诗韵操”。每天做操时,在音乐伴奏中,孩子们时而拍手、时而跳跃、时而转圈,一边做着类似街舞动作的律动操,一边一首又一首地说唱着古典诗词。

  了解到现在孩子们都喜欢周杰伦,学校还颠覆吟诵传统,创新“RAP”说唱式诵读法,这种迎合学生口味的做法,特别吸引学生,让他们乐于接受。学校自推广“李阳疯狂背古诗”的另类背诗形式后,就连一年级的小同学都能一口气“疯狂”背诵20首诗。

  更特别的是,学校老师还编录《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开设古诗新唱课,并把古诗新唱融入音乐课,教学生吟唱。那些又拗口又难背的古诗,学生们以前总是背了又忘,现在,他们都很自然地唱完整首,平时交流、写作文时也都能“派上用场”。

  养正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施老师告诉记者,古诗词上课铃声、街舞诗韵操,都是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而创新的形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欢迎。这几年来,校园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礼仪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说法】

  “将以往单调、急促的上课铃声改成配乐古诗词的形式很有创意,值得点赞。”晋江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蔡科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应强迫,而要靠学生自己领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对其入脑入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加强内在涵养,提升文明素质。

  蔡科长认为,这种将国学经典渗透于校园铃声的形式,能营造和谐的诵读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习礼仪、守规范,值得更多学校借鉴和尝试。

  【后记】

  强迫孩子们背诵古诗词、填鸭式地文明礼仪教育并不可取,甚至可能事倍功半。岭山小学和养正中心小学别出心裁,勇于尝试,把每天陪伴孩子们的铃声更换成配乐古诗词,令学生耳目一新,乐于接受。

  孩子的教育需从小抓起,这两所学校的尝试,无形中令传统文化教育的“血液”流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国学经典的润泽。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是值得学校和家长思考的大课题。

  文明36计之“设身处地”

  市民声音:多为他人着想

  青阳庄先生:平时出门很少关注盲道,看了报道后,发现人行道上盲道被占用的现象确实很普遍,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灵源吴女士:弱势群体本身就需要我们去爱护和关注,占用盲道是非常不道德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为他人着想。

  网友@一路向暖:如果涉及的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共同整治,相信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记者_沈茜整理

  

标签:铃声|古诗词|知识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