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2015中国经济展望:GDP、股市、楼市、油价如何走?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5-01-07 08:46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诸多问题引人关注:今年经济增速是否继续放缓?是否会再次降息或降准?股市、楼市、油价走势又会如何?站在新年的开端,中新网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专家,与您一起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

  展望一:GDP增速会否继续放缓?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已成共识,稳增长因此也被中国决策层列为2015年经济首要任务,在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压力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究竟会呈现什么走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2014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7.3%左右,由于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下行,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比2014年低,可能在7%左右。从"三驾马车"来看,2015年外贸可能比去年略好,消费也有望基本稳定,投资尽管力度加大,但地方融资能力受到政策限制。总体来看,2015年经济增速会往下走,但也不可能大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增速从8.5%-11.5%超高速增长区间向6.5%—8.5%的中高速区间过渡,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并未出现断崖式的硬着陆,在经济本身进入下行周期以及结构调整的阵痛下,预计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低于7%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三季度GDP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全年GDP增速保持在7%左右是相当乐观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展望2015年,外部环境稳中趋好、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点蓄势待发,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长动力切换、"去产能"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债务率高企等因素也在制约增长。预计2015年GDP增长7.2%左右, 2015年很可能成为中国本轮经济下行的阶段性低点或谷底。

  展望二:是否会再次降息或降准?

  2014年,中国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非对称降息,2015年的货币政策依旧将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但官方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那么,2015年,降息或降准是否会再次出现?

  祝宝良: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通货膨胀水平等相机抉择,现在物价处于低位运行,货币政策存在放开的空间。2014年CPI目标是3.5%左右,11月CPI已降到1.4%,通胀水平低了,货币政策相应可以宽松一点,建议现在就可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曹和平:今年货币政策会更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如果今年一、二季度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的话,降息降准应该会出现,预计今年应该会有连续4-5次的降息降准。“降息降准要和财政政策组合好,包括推出重大项目,推进基础建设、户籍和社保等改革,才能更好促进宏观经济回暖。”

  周景彤: 2015年是否会继续降息,主要取决于现有政策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官方会继续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以此达到压低贷款定价的目的。但如果效果不佳、企业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特别是经济明显走低、就业恶化,那么就会继续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此外,今年通胀压力应该不会很高,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任务不是很重,“松”显得尤为重要,预计2015年再次降息可能性比较大,还有可能降准1到2次。

  展望三:股市还会牛下去吗?

  2014年下半年,A股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2015年首个交易日,A股更是喜迎开门红,沪指创65个月新高,最高上探3369.28点。这是否预示着2015年股市将会继续牛下去?

  祝宝良:股市有三个逻辑,一个是看基本面,由于预计今年经济增速比去年低,基本面上不支持股市暴涨;二是看改革面,特别是国企改革,但是由于落地很难,改革面上也没那么容易支持股市暴涨;三是看资金面,在货币政策强调松的背景下,现在资金面相对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股市还是有上涨机会的。

  曹和平:中国股市的牛市大都是因为外资进来后,散户和机构投资人跟进的结果。这次外资通过沪港通进来,资金入市带动国内股市火爆,现在一些人已经在股市尝到甜头,预计股市在未来5月内还会涨,而随着一系列证券市场改革推开,股市上涨持续时间会更长。

  周景彤:2014年股市全面回暖,与外部资金流入、流动性适度宽松以及沪港通利好等诸多因素有关。2015年,政府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等政策利好都将成为股票市场上行的动力。然而,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较弱、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等因素也使资本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跨境资本流动加剧,或将加大股市的波动。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中国|经济|展望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