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马铃薯将成中国第四大主粮 具有耐饿等三大优势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5-01-07 07:56
  

  京华时报讯昨天,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余欣荣表示,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目前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此外,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热量比小麦、水稻低,符合当前我国居民膳食多元、饮食健康的追求。这些因素都将为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奠定物质和社会基础。”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万宝瑞说。

  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面积达到8000多万亩,但受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影响,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总体呈现增长速度不快、生产水平不高、发展参差不齐等特点。

  □释疑

  马铃薯如何主粮化?

  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饮食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主粮化遵循啥原则?

  在推进原则上,要做到“一不三坚持”。

  “一不”就是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三坚持”就是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三大优势

  饱腹感马铃薯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十分耐饿。

  营养高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且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马铃薯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耐储存马铃薯比小麦、玉米、水稻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20年不变质。

  □延伸阅读

  1.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书郭凤莲曾在两会建议“尽快确立马铃薯主粮地位”。

  2.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主粮地位保证。

  3.马铃薯在全球有1000多个品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马铃薯全粉加工为饼干、面包,工业可做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医疗等行业。

  □网友评论

  @不动如山:支持!我国这样缺水的国家,有什么资本用稻米做主食?大米,特别是北方一季稻,本来就该是奢侈品。

  @Chengbin同学:大学食堂早已把土豆列为主粮……

  @百转:地瓜不服!

  @学习粉丝团:土豆生命力强,种植条件低,成本划算,营养价值也适合人类,这家伙前途无量啊!

  @韩棋: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据新华社农业部网站 农民日报央视新闻微博

标签:马铃薯|主粮|种植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