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校友撰文怀念踩踏事件遇难者 还原生前经历
李祥,25岁,漳州南靖人。
他是归国越南华侨第二代,父母在漳州种水果,家境贫寒;
他是厦大校友,2012年毕业,一年前被厦门国贸派至上海分公司;
他爱运动,曾用5小时37分跑完厦门马拉松赛全程;
他很念旧,微博头像是厦大芙蓉隧道的涂鸦,上面写着“我爱你,再见!”
厦门网(微博)-厦门日报(微博)讯记者佘峥
2014年12月31日4:06,25岁的李祥发了一条微博,里面写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辗转反侧”。2014年12月31日11:02,李祥顶着上海外滩的寒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戏谑的微信:“风大冻成狗”。然后,他就消失了。他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2015年1月2日1:22,“上海发布”公布了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遇难者名单,他的名字不幸排在第一个。
昨天,他的大学舍友王一飞写的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文中沉痛地说:“他(李祥)不是新闻里一个冰冷的数字,他是父母的儿子,是我们的朋友。”
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漳州南靖人李祥遇难,时年25岁。这个曾经跑完厦门马拉松全程的小伙子,最终没能跑出外滩的人潮。他是厦大校友,2008年入学,2012年毕业,一年前被厦门国贸派至上海子公司任纸业中心业务员。他微博的头像和名字,都关于厦大。
发完最后一条微信和同学被人潮冲散
李祥平时很爱安静,为什么会跑到热闹的外滩?王一飞认为,他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人,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住的地方离外滩很近,或许还因为在外乡的孤独。李祥在2014年12月29日的朋友圈里,转发了“2015上海跨年最强版,赶快约吧”。
当晚,李祥和同在上海的同学去外滩。2014年12月31日11:02,他在朋友圈里发了最后一条微信,然后就和同学被人群冲散了。同学们在2015年1月1日凌晨1点开始寻找他,最终拨通他的手机,却是上海长征医院的护士接的。护士说:“情况危急,快通知家属。”
他的同学在朋友圈发消息说,院方原定在1日上午发布信息,但直到下午2时才让亲友派代表去辨认遗体照片。李祥的遗体照片由两位在上海的同学代为辨认,李祥的父亲、堂哥、叔叔在1日晚8点到达上海。
归国华侨第二代靠助学金完成学业
李祥的一位朋友昨天在微博上说,李祥曾跟她说过,在上海一个人很孤单,想回来,但一时还回不来,因为厦门公司暂时还没有职位,没想到他真的回不来了。
王一飞不这么想,他还记得四位舍友的最后一次见面——2013年5月,李祥在宿舍下厨接待了他们。王一飞说,那时李祥意气风发,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他自信到上海,会有更广大的发展前途。
王一飞认为,李祥背负改变家境的重担。他是归国越南华侨的第二代,有个外嫁的姐姐,父母在漳州种植水果为生。果农的收入并不稳定,大二那年,李祥家里种植的香蕉田遭遇台风,全年几乎没有收入,生活非常拮据。雪上加霜的是,李祥的父亲身体不好,每个月都需要李祥带药回去。为了给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他平日不敢有娱乐活动,也很少添置不必要的物品,书桌上除了书籍,总是空空荡荡的,最终靠学校的助学金完成学业。
昨天,厦大上海校友会为李祥一家发起募捐。
曾是马拉松选手为人随和心地善良
李祥的一位朋友昨天在微博上伤心地说:“我还叫他回来跑(厦门)马拉松!怎么会这样!”李祥的微博,曾晒出自己在2012年1月7日用5小时37分跑完厦门马拉松赛全程的证书。但是,这位马拉松选手还是没能跑出外滩的人潮。朋友在他的微博上留言:“祥哥,一路走好!希望身上的伤不再感觉痛。”
从留言上看,李祥拥有很多铁哥们。王一飞记得,虽然李祥家境不好,但他从来不吝啬和同学分享自家种的柚子。他在上海的同学则形容李祥“为人随和,心地善良”。他第一天上班,就热心帮师傅带孩子。
2011年11月30日,他在微博上说:“决定去上海了。”现在看来,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把他的情感压在心里,却写在微博上,他在2011年的年初经历了一场感情的挫败。他写道:“不停地用学习、找工作来麻痹自己,因为一停下来就会想起你。”这种伤怀持续到年底。2012年的12月23日,他发了条微博:“习惯了没有你……但是还会想你。”
王一飞说,李祥是个念旧的人,他微博的头像,是厦大芙蓉隧道的涂鸦,上面写着红色的五个字:“我爱你,再见!”
- 漳州26岁小伙外滩踩踏中遇难 厦大同窗村民缅怀2015/01/03
-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36死47伤 警方调查称与代金券无关2015/01/02
- 上海外滩跨年夜发生踩踏事故 已致35人遇难43人伤2015/01/0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