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36死47伤 警方调查称与代金券无关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5-01-02 09:47
  

  2015年1月1日傍晚,市民自发前往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向“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表达哀思。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止目前,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汤彦俊 摄

2015年1月1日晚,上海警方加强外滩安保工作。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止目前,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汤彦俊 摄

  中新网1月2日电  综合报道,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日上午11点,已有36人死亡,47人受伤,伤员以年轻人为主,其中重伤13人。上海相关部门承认,对此次活动人流量预估不足,而针对网传有人抛撒代金券引发拥挤踩踏的传言,上海市公安局1日晚间发布调查结果称,抛撒代金券一事发生在拥挤踩踏事件之后。

  习近平李克强作指示和批示 上海成立善后工作组

  踩踏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伤员救治和加强安全管理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精心安抚家属,落实各项防范保障措施,严防重特大事件发生。

  1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各项善后救助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要求,要及时准确发布救治、善后等信息,安定人心。要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情况,该停的活动必须停止。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连夜成立事件善后工作组,统一开展善后工作。工作组下设医疗工作组、事件联合调查组、信息发布组、善后处置工作组等。上海市黄浦区还公布了两条24小时电话专线021-33761004、021-33766757,服务遇难者和伤员的家属。

  此外,上海1日所有的跨年活动也全部取消,警方已介入相关调查。

  踩踏事件已致36死47伤 伤者多为年轻人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日11点,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除7人因轻微伤离院外,其余40人均在院治疗。遇难者中包括1名台胞。伤者中已查明身份的为33人,包括2名台胞和1名马来西亚籍人士。伤员中男性12人,女性28人;重伤13人,轻伤27人,分别收治在长征医院、市一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

  本次踩踏事件中,伤者多数是年轻人,其中不乏学生。复旦大学社政学院2013级云南籍本科生杜宜骏重伤,被救护车送黄浦区中心医院后死亡。上海大学一名研究生也因受重伤陷入昏迷。由于事件中有一些死伤者无身份信息,复旦、交大、同济等相关高校已经紧急展开学生核查工作。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均通过官方微博让学生报平安。

  1日,有多名民众来到陈毅广场,自发为踩踏事件中的逝者献上了鲜花,还有民众登上“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为伤者祈福。

  警方澄清“撒代金券引发踩踏”传闻 解释“为何不限人流”

  1日下午,上海长征医院、黄埔区公安局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消息,回应外界关切的热点问题。

  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在会上介绍,事发当晚20时,外滩人流逐渐增加,外滩沿线人流量大,但基本能保持流动状态。23时30分左右,在陈毅广场附近发现人流异常活动,停滞不动,随即调动警力赶赴现场处置。

  蔡立新表示,事发当晚外滩人流量已经超过国庆65周年的人流量,但布置的警力比65周年国庆有所减少,“警方存在对此次活动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关于网友“为何不限制人流”的疑问,蔡立新解释称,外滩是公共区域,非突发临时状况不可采取封闭限流措施,需要向公众发布公告。

  针对网传的拥挤踩踏事件系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一事,上海市公安局1日晚间公布调查结果称,监控视频显示,当晚23时47分至48分,距事件现场约60米的外滩18号附近有数十张疑似纸张从高空飘落,引发少数群众捡拾,未发现人群挤压,且此事发生在拥挤踩踏事件之后。

  此外,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邬惊雷介绍,受伤人群中,7位轻微伤员已出院。13位重伤员正在积极救治,总体来讲,大部分的生命体征还在控制当中。目前,上海已组织全市力量参与救治,并积极协调伤员身份核实工作。

标签:上海|外滩|踩踏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