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半年收缴1224.57万假币 六招辨别真假币
关注理由据央视报道:近日,浙江台州警方查获800多万元M3W96开头的百元假钞,这些假钞从广东揭阳以平均每张3.6元批发而来。
报道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此外,全国多地近来也爆出新型假币案。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有些高仿真假币,做得很逼真,连验钞机都很难识别。
据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介绍,2014年上半年,我省共收缴假币1224.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5.26万元,同比上升45.9%。假币犯罪手段多样,流入我省的假币,有些是新型版本,迷惑性增强。
如何辨别假钞,特别是百元假钞?昨日,海都记者邀请福州民生银行的专家,教大家如何迅速、有效地辨别假币。
案例依姆去市场买菜才知手里有假钞
“我们都不知道这张假币是哪里来的?”昨日,福州孙先生致电本报热线95060说,前几天,他母亲去菜市场买菜,随手从包里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付钱时,老板说这张钞票不对劲,是假钞,要求换一张。孙先生母亲一脸疑惑,最后,只好换了一张。
孙先生说,他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这张假钞从何而来。他说,现在假钞的伪造技术越来越高明,很多时候,老人甚至一些中年人都很难分辨出来。
昨日,记者见到了孙先生手上的百元假钞,冠字号是“OX35855159”。记者发现,这张假钞的冠字号已出现油墨褪色,如果认真看,辨别难度应该不是很大,但这张假钞伪造的水印比较逼真,如果只看水印,确实会让人一时难以辨别。
孙先生说,希望海都报能报道关于假钞的辨别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该如何辨别,提高防范意识。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我省暂未发现高仿真假币
据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相关人士介绍,2014年上半年,全省共收缴假币1224.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5.26万元,同比上升45.9%。
之所以出现收缴量上升,一是假币犯罪依然猖獗。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币币值稳定,老百姓用现偏好较强,人民币现钞使用逐年增加,制贩假币抬头趋势明显。
二是假币犯罪手段多样,迷惑性增强。1.真伪拼凑币持续增加,公众识别假币的难度加大。2.假币版本不断更新。除了“HD90、HB90”等冠字号码的假币外,“C1F9、M3W9、CF95、B5J8”等冠字号码的假币也不断出现。3.部分假币二次加工提高仿真度。部分不法分子在使用前将假币用钢印等挤压,仿造真币的凹凸感。
据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相关人士说,福建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高仿真假币。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持打防结合,并加大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的执法力度。
提醒
遇到假币该如何处理
需上缴;明知是假币仍使用将依法追责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相关人士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走私、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
因此,单位或个人遇到假人民币,都不能再用,应及时上缴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或者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都可以进行货币真伪鉴定。
持有人对被收缴货币的真伪有异议,可自收缴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持《假币收缴凭证》直接或通过收缴单位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当地鉴定机构提出书面鉴定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鉴定机构应当无偿提供鉴定货币真伪的服务,鉴定后应出具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货币真伪鉴定书》,并加盖货币专用章和鉴定人名章。
这些场合要警惕假币
据警方介绍,假币的出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境中比较容易出现。
一: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星使用假币
不法分子多选择在繁华、现金流量大的批发、集贸市场、夜市使用假币。
二:以大面额假币购物找零,“兑换”真币
不法分子多选择地处偏僻、经营者年龄偏大的小商铺,利用老年人缺乏识别假币的常识,以大额假币购买低价的小商品找零,以达到用假币套取真币的目的。
三:调包
嫌疑人先以新真币购买香烟等轻巧、容易脱手的物品,当受害人验钱后,又找理由退货,在退货过程中,乘机调包,再提出购买。
还有使用大量小面额假币,以零钱换整急用的方式套取真币。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先使用真币麻痹受害人,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乘机调包,使用假币。
四:包工头发放工资时有的无良包工头,将假币混入真币中发工资。有的工人直到去银行存钱时,才发现有假币。
(记者 周锡银)
- 福州又现编号“M3W9”开头假币 仿真度极高2014/09/05
- 银行存款查出假币被没收 男子报警称银行侵权2014/08/26
- ATM取出同号假币纠纷取证难 银行说法被指自相矛盾2014/06/1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