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点赞”晋江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中央媒体看晋江:以人为本 有容乃大
“聚焦晋江新型城镇化”集中采访活动期间,记者见缝插针与6家中央媒体记者对话,了解他们采访中的所思所感,以及他们眼中晋江新型城镇化的亮点和特点。在采访中,记者们对晋江在践行“以人为本”、善待外来工、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成效表现出一致的肯定和关注。(记者_陈维曦)
善待外来工值得称道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编导毛初明虽是初次来晋江,但晋江“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思路一下就抓住了他的眼球。
“尤其在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上,晋江充分展现了对城市有巨大贡献的这一群体的尊重,居住证、户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消弭了本地和外地的身份差异,并赋予他们市民待遇,一视同仁,体现了社会公平。相比其他城市对外来人员设置身份障碍的做法,晋江的这些措施十分难能可贵。”毛初明说,他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对市民待遇等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建议政府强化政策宣讲,让他们切实享受到好的权利和服务。
光明日报福建站主任记者方昭对几位“新晋江人”的采访十分细致。其中,来自四川绵阳的陈兴富一家四口落户晋江的故事给了他很多触动。“用老陈自己的话说,晋江真切给了他一种家的感觉,这句发自内心的感慨让我觉得特别温情。”方昭说,自己采访过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他们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在故里,而“新晋江人”们却表现了安居乐业在晋江的幸福感。这说明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提供了到位的政策、保障和服务,而且能体现人文关怀,值得称道。
城市改造眼光长远
农民日报福建站站长蔡茂楷将焦点放在“三农”问题上。他说,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晋江在和谐拆迁中让农民住上了城里的楼房,实现“住有所居”,同时还关注到农民将来的生计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制定政策,眼光长远。“我注意到晋江为失去土地的农民举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出台了引导就业和鼓励政策,让农民实现再就业,这项工作很及时,也很扎实。”
“能把最好的地块拿来建安置房,给安置户创造最好的环境配套,不可不说是实实在在地为民建城。”中国日报驻福建站采编室主任孙力对竹树下安置小区和五店市印象深刻。他说,在城市改造中就近安置,充分考虑群众生活的便利,和谐拆迁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同时晋江还做好了城市改造中文化的传承,保护了城市的文脉和一代人的记忆,通过留住文化DNA,避免了城市改造中“千城一面”的弊端。
开放包容的城市“胸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站记者彭建军认为,晋江执政者在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的制定上有超前性,在推进政策落地上有魄力。“晋江敢于直面短板,在工业化成效突出的时候善于取长补短,投入大笔财政资金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并且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扎实地干事创业,像大埔村、运伙村等在城乡一体化上进行的探索都很有借鉴意义。”此外,消除城乡二元化、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和谐拆迁等的成效,都体现出晋江这座城市的大气、包容和开放的胸襟。他建议晋江继续完善制度设计,尤其在社会管理上更进一步,引导提升农民、外来工的思想素质,提升城市的人文涵养。
“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就是说城市要有活力,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城市才有吸引力。”经济日报福建站副站长陈煜关注晋江多年,熟悉城市发展的脉络和每一个关键节点。在他看来,晋江的生机勃勃,体现在每时每刻闪耀着的创新火花。陈煜说,晋江新型城镇化的做法凸显了特色,同城同步、融入融合、产城互动……这些在制度设计上都有很强的创新性,走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前面,值得深入挖掘和宣传。
- 各级主流媒体来晋江采访新型城镇化建设2014/08/24
- 城镇建美 产业做优 文化做足2014/08/23
- 【生态文明】深沪六大“生态工程” 助推新型城镇化2014/08/12
- 【新型城镇化】五店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2014/08/12
- 【新型城镇化】五店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2014/08/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