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正文

【新型城镇化】五店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08-12 11:42
  

  晋江新闻网8月12日讯  上周六,“暑期文都课堂”首期香道体验活动在五店市传统街区的非遗展馆举行,家住附近竹园社区的李小姐此行感慨颇多:“现在的五店市和过去的五店市完全不一样了。”

  李小姐说,上世纪90年代末,她家里人要上青阳街或是到塘岸街逛街,都要走过现在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这片区域。当时这里房子密集,有闽南古大厝,有新建的石头房,小街小巷也不少。当时一个感觉就是“房子太多,路太窄了”。

  2012年,五店市传统街区开始规划保护以后,李小姐和朋友特地去五店市走了走,“很多原住居民搬迁出去了,有些大的闽南古大厝空着没有人,比较脏、旧,而原来就荒废的一些古厝内更是杂草丛生、垃圾成堆。”

  这次,趁着暑期活动,李小姐再次走进五店市传统街区。“天官第差点就认不出来了。还没有修复时看,空空的房子比较旧,一面土墙露出了里面厚厚的土灰。”李小姐说,如今,作为灵源万应茶的展示馆,天官第焕然一新,破落的土墙经过改造,成了一面闽南“出砖入石”的展示墙,极具特色。改造后的展示馆文化味十足,焕发出新的生命。

  除了天官第等原来街区内保留的闽南风貌古建筑之外,五店市里还增加了从外地迁建来的闽南古建筑,比如池店的郑焕彩宅。“如今,走在五店市的后塘街上,迎面而来的是浓烈的文化气息。”李小姐期待着五店市越来越好。

  五店市传统街区只是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重根脉文脉的一个缩影。新型城镇化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因势利导,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更好地将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传统民居由点及面、从线到面、凸显规模、彰显特色地可持续利用,并与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晋江市委托清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展开“晋江市传统民居建筑(群)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经验,成片保护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龙湖檀林、龙湖衙口—南浔、金井塘东、金井福全—石圳—溜江、深沪科任、东石玉记、安海九房、永和旦厝等十大古建筑群,并根据个体建筑的现状,按照产权归属,分门别类给予一定的维修保护补贴,以此形成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晋江模式”,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双赢的局面。(记者_董瑞婷)

  关键词:文脉传承

  在文化建设中,晋江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强市、以文惠民、以文兴城、以文促业,促进文化与产业、城市、民生、企业的相互融合与繁荣,始终坚持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并重,保护传承好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守护城市的根,守住文化的魂,避免千城一面。

标签:新型城镇化|五店市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