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专家会诊白塔:用现代科技手段勘探白塔残损程度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06-18 08:25
  

  清华大学专家在对安海白塔进行“体检”。

  晋江新闻网6月18日讯  “白塔是1961年全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宝’,与长城、故宫等同批,如此珍贵古老的建筑却变成这样,令人可惜!”昨日上午,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总工程师朱宇华站在白塔下,当着晋江文管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面直言不讳。当日,朱宇华一行现场勘察白塔“病情”,并会同安海镇政府、晋江博物馆等部门,对白塔紧急抢险加固工程进行探讨。

  昨日上午,台风过后的天气骤然放晴。听闻北京专家来晋“会诊”白塔,安海很多热心市民早已在现场等候。“这几天台风暴雨,白塔的情况令人揪心。”现场一热心人士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我的印象里,白塔仍保留较为完整的宋代风格,这是全国少有。现在这种情形,确实令人震惊!”朱宇华一到现场便发出感叹。此前,他曾两次来到晋江看过白塔。“一次是2007年到龙湖勘查施琅故居时,还有一次是2009年为安平桥做整体规划,当时的白塔还没这么‘伤痕累累’。”朱宇华说。

  经过一番勘查,朱宇华认为,白塔的地基较浅,附近车辆经过产生震动、塔身杂草丛生侵蚀墙体,加上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维护、近期雨水集中等原因,这些因素日积月累最终爆发,导致塔檐坍塌。观察还发现,白塔墙体多处出现大面积脱落裂缝、渗水现象。此外,塔身也向东南倾斜。

  据悉,这是目前用肉眼能够观察出来的“病症”。更加准确具体的数据,将在下一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测绘、勘探白塔的残损程度、结构安全和应力等多方面的情况,为修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随着台风季节的到来,白塔“安危”令人牵挂。安海当地史料记载,曾与白塔(也称西塔)一起组成安海古镇“八景”之一“二塔凌霄”的东塔(又称“龙兴塔”),亦建于南宋,遗址在今东桥头(安海黄墩村南),可惜已毁于1695年(清康熙三十年)五月六日大雨。后又因建筑竹器工厂,东塔塔基也被拆掉,现在已了无痕迹。

  昨日现场“会诊”后,安海镇政府和晋江文管部门表示,将尽快对白塔进行紧急抢险加固,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提出科学的修缮方案,对白塔进行一次全面的纠偏、维护。

  【对话专家

  白塔目前面貌和构件 比安平桥保留还完整

  朱宇华长年从事文物抢救保护工作。他曾参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等抢救和修复工程,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昨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朱宇华,就广大读者关心的白塔修缮问题进行交流。

  记者:白塔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宇华:别看白塔总体量小,它的价值却极高。白塔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宋代风格塔筑。与北方宋代塔台基不同的是,白塔塔台基没有佛像雕刻,而是呈现南方特色的素台基风格,非常美观。而塔心柱在宋以后则很少见了,一个小地方却能保留着如此古老的塔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数百年来,安平桥历经多次维修,很多石板都更换了。而白塔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面貌和构件,这一点很难得,可以说比安平桥保留得还完整。

  记者:白塔现在有点倾斜,如何纠偏?

  朱宇华:现在用肉眼观察,白塔确实向东南倾斜,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科学勘测。但目前塔身倾斜并不至于威胁整座塔的安全,不会那么容易倒塌。

  塔身纠偏工程难度并不是很大。接下去要对土层和塔基进行勘探,查勘白塔倾斜的原因。纠偏工程要采用“减土”和“灌浆”两种办法,通过重力加减达到自身平衡。当然,还要对塔基进行必要的加固。

  记者:白塔此次修缮有什么新特点?

  朱宇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项目,此次工程除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基本原则外,还力求在维修过程中体现“老”和“新”两个理念:“老”是指在维修过程中必须完全遵循“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式”的维修原则。相对于维修技术中的“老”,此次工程的管理则完全体现了“新”的理念,从工程前期的技术论证、工程准备到实施阶段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再到竣工验收都采用了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从工程管理组织、程序到方法的全过程全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记者_胡志法 黄伟强 秦越 文图)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白塔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邓驯邓驯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