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下):三李三庄祀乡祠
三李三庄祀乡祠 俞孙董族留地名
【导语】:上周刊登的《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与你一起走进了青阳蔡氏、王氏、张氏、赵氏的历史。今天,为您介绍的有青阳庄、夏、吴、林、苏、陈、孙、俞、纪、刘、薛、许、董等几个姓氏。
上千年来,五店市见证着各姓氏繁衍与迁徙。
李氏:分支较多乡间颇有威望
李氏在青阳有数支,分布较广,也是一个大姓。如今,五店市传统街区石鼓庙的乡贤祠里祭祀的九位乡贤中,李姓和庄氏一样,也有三位:李聪、李逢期、李伯元。
一支是内头李,相传系出光州固始县,唐末五代跟随王潮入闽,元末避乱而来。如今其家族原有的族谱已经丢失,所以无法追叙他们的源流。
一支居住在草埔,肇基祖为李公辅,号然斋。子孙多习儒业,该派子孙有迁居泉州、广州及古陵,以及磁灶前坑、安平西门的。
一支居于店上,肇基祖为李汝楫,号肥遯,相传也是元末避乱,由永春迁来。其后代李聪,号木斋,有学识见地,也很受乡人的敬重,被称为“古李先生”。他还撰写了《易经外义发凡剔要》《鑑断》若干卷,过世后被祀于乡贤祠。
又有族人李逢期,号晋峰,嘉靖四十三年以岁贡授学官,历官至吉王府纪善,也是被祀于乡贤祠。
一称后厝李,肇基祖李汝泰,世以染织为生,后迁梅屿、普照、安平等地。
一为竹树下李,早在宋淳祐时就建有祠堂,匾曰“自唐世家”。所祀始祖号“竹逸公”,竹逸生三子。后人李源,号竹坡,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在户部任职,为官清正,不畏权势,时相国杨文襄将任用李源,被刘瑾阻挠,李源辞官归家,侍奉父母十五年后,朝廷又下命升调他为南京文选司郎中,迁尚宝司少卿,皆固辞不赴。郡守王仕俊立“善俗坊”于城中,以为表彰。
一支住青阳山左更铺口社规厝,有李伯遇,号南源,嘉靖三十二年联捷进士。
董氏:宋代官宦辈出 有地名“董厝崎”
董厝崎是青阳一个老地名,其地在东岩禅寺附近,有五十二层石阶曲折而上,据说上面原来是董氏的府宅。
青阳董氏的老祖宗叫董思安,光州固始人,唐末从王审知入闽,入籍晋江,曾任漳州刺史。到了宋代,董思安其子孙多任朝廷要职:思安子董兴以武功封银青光禄大夫加上柱国太尉;董兴子董道因战功封三班殿直奉职承郎,转武翌郎、平凉郡开国伯,食邑千户;董道长子董宗嗣由武翌郎擢武经大夫,袭平凉郡开国伯,食邑千户,掌三班殿直;董道次子董宗辅由三班殿直迁内殿承制,擢右清副使;宗辅次子董偃由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董偃侄董康民由进士官至潮州知府、中宪大夫,其子董瑜、董琛并中进士,董瑜任官漳州,董琛任官广东;又有董洪,嘉定十三年进士,殿试第二名,赐榜眼及第,授职太学博士,出为南剑州通判、知州,首建延平书院,在地方很有官声。
宋代二百余年间,董氏家族官宦辈出,家族显赫,在青阳建有尚书第、花园、绣楼、养马场,府邸前立了一座“下马碑”,乘马坐轿过往之人到此皆得下马下轿,以示对董家的尊重。
时过境迁,到了元朝。一日,新任的县官下乡视察,路过青阳董厝崎,从董府门前乘轿而过。由于对异族当政的不满,董家的小孩子群相叫骂,以石头、瓦片掷投轿子。衙役停下理论时,董氏族人还搬出“下马碑”中世代遵循的老规矩,与衙役吵闹不休。县官见董家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灰溜溜地回了泉州。他回去后却加油添醋地向上司报告,说是董家意欲谋反、杀害朝廷命官。竟请得上司批准,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带兵前来围剿青阳董家。
围剿的消息从好心人传来时正是农历七月十四,董氏族人正操忙着准备过“中元节”,听到这个消息,哪里还顾得上做节,连夜收拾一点钱财细软,兄弟叔侄分头逃离,有逃往永宁沙堤的,有逃往金门古坑的,有逃往城东乌屿、北门尾加埔的。第二天官兵来到青阳,只看到一座空宅,不见半个人影,一气之下,便放火烧了董氏府第。从那时起,青阳便没有董氏居民了。
为了纪念家族苦难的一天,分头逃往各地的董氏人,事后互相约定,将七月十五中元节移到七月十四日来做,这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记者_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 晋江鞋都片区改建区域内将再造一个“五店市”2014/05/24
- 魅力文都 印象五店市 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上)2014/05/21
- 本周日相聚五店市 让闲置书籍“变废为宝”2014/05/19
- 专题报道:五店市闽南民间信仰“大观园”2014/05/14
- 五店市玩“穿越”:六艺之“射”亮相 萌童抓周2014/04/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