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百年口述档案” 用你的亲身经历讲述晋江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05-26 08:30
  

  晋江新闻网5月26日讯 今年是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为添文都魅力,客观记录晋江近百年来的历史传承,见证晋江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迁,即日起,晋江市档案局启动“晋江百年口述访谈”活动,并联手晋江经济报开设《晋江口述档案》专栏,与广大读者一起与每一位口述者,共同回顾晋江百年的历史。

  “口述档案是历史档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人们对往事的回忆而整理成的文字资料,也是官方历史记录的一个重要补充。”晋江市档案局局长黄项飞说, “晋江百年口述档案”活动采访的范围对象主要分为社会类、经济类、人文类、时政类、侨台类,每一类别都会寻找代表性的人物,按照口述档案的要求进行访谈。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踊跃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人选,推荐热线:68106908。

  蔡其雀:军阀混战躲土匪抗日时期做苦力

  口述人:蔡其雀(原紫帽镇侨联主席)

  整理:董瑞婷 叶尚发

  摄影:陈巧玲

  我出生于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兵荒马乱的年代。

  家里先是要应付南北兵的收税,他们来收税的时候带着枪,挨家挨户搜刮钱。

  比军阀兵更难应付的还有土匪,他们有的偷农户家里的牛,有的用石头撞开老百姓家的大门直接抢,还有的绑架村民索要赎金。我们村里就有两个被绑架的侨属,只能是对方要多少钱就给多少。

  我们家族自我爷爷那一代就有不少亲戚下南洋做生意,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安南(越南)、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在亲戚的帮助下,我两个叔叔在十八九岁时就离乡前往印尼谋生,我的父亲则留在老家照顾家业。

  两个叔叔很打拼,去了印尼后,从杂货店打工做起,到后来创办泗长公司专营进出口贸易,业务规模很大,除了印尼外,和东南亚各国都有生意往来。

  赚了钱后,叔叔们把钱寄回乡,主要让我爸爸安排购龙眼树置田地,和建学校礼堂教舍做慈善。

  为了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我的叔叔还亲自回乡主持建造我们家宅———济阳楼,我的堂哥———已过世的诗人蔡其矫就曾生活在这里。

  我的叔叔虽然千里迢迢回来建房子,但担心被土匪绑架,平时却是租住在泉州城里。也正因为如此,济阳楼在一开始建造时,就从坚固防土匪的目的出发,院子里建了座炮楼,大门不仅有门栓,还有门柱,所需的水泥、钢筋则买最好的牌子,从香港进口。为了能早点建好房子,济阳楼也省去了对房子细部的雕梁画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花费了6万多两白银,济阳楼终于建好了。搬家时,我才6岁,现在还记得我兴高采烈地帮忙从老屋搬着抽屉过来新居。

  房子建好后,家里人终于不用担心土匪的侵扰,但好日子没过几年,抗日战争开始了。为安全起见,奶奶和一些亲人被两位叔叔接去了印尼,我则和父母亲三人留在国内。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国内与海外通讯隔绝,侨汇被断。一直依赖侨汇的侨眷们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艰苦。原来一直不用为生活操心的侨眷,不得不做些苦力。我们村的一些侨眷就去安海担盐、担米到泉州和仙游去卖。

  抗战期间,我刚好在养正中学读书,日子也很苦。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学校迁去南安。上课的地方是一个祠堂,睡觉的是一个旧校舍。一个人只有两套衣服,一个星期换一套;粮食也很紧张,当时吃饭要列队进餐厅,每桌四个小菜,每桌都有一个桌长,桌长最先起筷,桌长吃哪道菜,我们跟着吃哪道,不允许大家抢食,当时学校的制度是很严的。

  抗日前,我们家的龙眼生意做得不错,抗日期间,龙眼虽然也在卖,但是销路不好,父母亲主要是依靠做些农活维持生计。

  这样的苦日子,熬到了抗战结束。侨汇通了,侨属侨眷们的生活总算好过了。1945年,我奶奶从印尼回来。听说抗日时期,叔叔们在印尼时也抵制日货,资助抗日运动。(记者_董瑞婷 通讯员_叶尚发)

标签:人物|故事|讲述|晋江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邓驯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