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和快的停止乘客端返利补贴 双双否认没钱传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晚上,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几乎同时通过官方微信对外宣布:将于17日零点起取消持续了4个多月的“打车立减”的补贴活动。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打车软件烧钱补贴的时代将随之远去了。
在宣布乘客补贴停止的同时,两家公司依旧延续着对司机端的补贴。有网友立即吐槽,让打车软件好走,不远送。停止补贴会给打车软件的市场带来什么?打车的实惠是不是真的已成往事了呢?
从相隔一天宣布补贴缩减,到相隔半天宣布补贴延期,再到相隔十几分钟宣布补贴彻底成为过去,快的与嘀嘀,这对打车软件市场里的老对手,在昨天似乎俨然成了相携前进的好兄弟,不免让人怀疑:对消费者断奶,你俩商量好了吧?对此,嘀嘀打车公关负责人周莉表示,这是默契。
周莉:也可以说是默契吧,嘀嘀其实是愿意跟快的一起,为创造更好的出租车移动环境而服务的,我觉得这是第一次,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开始吧。
但对于事先沟通运作,快的打车公关负责人叶耘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但他认为对于这种策略上的同步他并不感觉意外。
叶耘:我觉得这个也不奇怪,因为本身作为一个行业中的企业大家面对的情况可能都是差不多的,我也相信他们可能也一直也非常关注我们,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巧合也好,或者怎么样也好,其实也不是特别奇怪的事。
那么叶耘所说的相同情况,究竟是什么呢?有网友说这俩烧钱烧完了,没得烧了。的确烧钱大战鏖战四月,耗费数目多过10个亿,那么这两家是真的没钱了吗?对此,刚刚被传出再获数亿融资的快的表示,没有这回事。
叶耘:就首先不会有一家企业说我一直烧钱烧钱烧到没有为止,然后我再停下来,这个企业他做任何事情肯定会有他自己内部的一个评估,那他一切都会围绕这个目标来服务,如果这个目标达成了,那或许这种手段不太适合现在这个市场了,那肯定会有变化。
而此前多次被断粮传闻击中的嘀嘀也对没钱了的说法再次否认,那么两家宣布补贴到此为止到底是因为什么,对此中国爱信研究院,研究员陈宏表示,根本原因是打车软件的市场已经打开,补贴的目的也已经达成。
陈宏:主要的城市,打车软件用户规模确实已经推高到了一定的程度,但随着补贴下降,这些城市的用户规模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从全国这个整体市场来看,就是说应该说仍然会进一步增长,他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打车软件覆盖的城市或者企业来讲他会越来越广。
陈宏的论断,来自他所在团队所撰写的一份名为《2014年Q1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检测报告》,而北京司机陈师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虽然全凭自己的感觉,却与陈宏不谋而合。
陈师傅:那确实挺好叫车的,坐在家里,我前些日子拉的几个,都真正开到楼底下了,他告诉我说等会儿穿鞋呢,所以现在都用这叫车了。
也正是看到了用户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两家公司都并不担心网友所说的“拜拜~不送~立即卸载”会大规模发生。
周莉:我们并不担心,有极少数个别用户的流失,因为真正能留下的,都是我们的核心用户,而且他也是真正感受到我们便捷性的用户,所以这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而快的叶耘也几乎表达了相同观点。两公司再一次默契了,而家住杭州的齐先生也表示,即使不补贴了,自己也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因为不用实在等不起。
齐先生:一般打车打不着的,因为他自己多赚10块钱嘛。
那么打车软件未来结局如何呢?根据陈宏的调查结果,今年第一季度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占据累计用户市场份额为97以上,是不折不扣的打车软件双雄,但两者的用户重叠度很高,这就意味着两强相争的局面也势必发生,那么什么才是未来支撑的关键呢?
陈宏:双雄的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不管是快的还是嘀嘀,就是说未来要赢得这个市场先机,首先要完善线上服务的和线下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就是尽可能通过打车软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用户和司机的精准对接,这可能是未来他们怎么样来赢得市场先机最关键的一个地方。
陈研究员的说法可能有些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就要看谁能够把司机的运载速度提升一个台阶,这就需要更多的司机愿意抢单,目前停止的只有乘客的补助,司机的补贴依旧,但一位西安的哥直言不补贴谁用它。
记者:你为什么会用这个打车软件?
的哥:多挣点钱嘛。
记者:那你知道如果这个打车软件降低了或者以后没有了,还用吗?
的哥:一定不会了,不赚钱用它干什么。
可天下并没有不散的宴席,免费的就更没有。嘀嘀和快的已经停止了对乘客端的返利,那么未来来自打车软件的福利真的就成了过去了吗?对此嘀嘀打车的周莉的回答是我们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而快的的规划则更加明白。
叶耘:过去一段时间,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像打车就送水果生鲜,菜篮子工程,北上广做的这个运送专车,这些用户的满意度都很高的,就是后面的话我们的积分商城里面,现在是已经介入了上百家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其实我们未来希望能够给用户提供衣食住行全方面的这种增值服务。
用积分搭建入口,不难看出这或许又是一个O2O新故事的真正序幕。(记者刘祎辰)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