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深沪东垵社区有座“中西合璧”老侨宅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3-10-20 00:14
  

  晋江新闻网10月20日讯 到过晋江的人,应该不会忘记那独具特色的闽南红砖古厝。相较于中国其他地方以青砖灰瓦为主的古民居,这里的古厝绚丽但不张扬,凝聚了闽南的风土人情。近日,家住深沪镇东垵社区的黄树人致电新闻热线82003110说,他家的古厝已有80年的历史,是深沪第一座全钢筋水泥结构、中西合璧的老侨宅。

  前日下午,记者走进黄树人的家。秋日里的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和天台上,将四周的红砖映衬得闪闪发光。这是一栋两层半的红砖楼,同样是红砖墙的立面,但与闽南古厝经典的筒瓦坡顶、龙脊燕尾不同的是,这栋中西合璧的老侨宅,将早年西洋的钢筋水泥结构与中国传统的土木结构巧妙结合,造型独特且具特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古厝来得“现代化”和“洋气”一些。

  然而,推开厚重的木制大门,浓浓的古厝气息扑面而来。每层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一楼已经出租给别人,显得较为简陋。宽敞的天井院落有个水井,正是这口井,养育了80年来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来到二楼,这里便是黄树人自己住的地方。高大宽敞的厅堂是古厝的主体,墙上挂了许多黄树人长辈的画像及他退休前在金井毓英中学教书时获得的奖状和证书。

  天花板上独特的格局和雕刻精美的莲花、龙凤祥云等图案,加上一台金黄色的吊灯,既复古又洋气的感觉紧密融合在一起。昏黄的灯光亮起,让人倍感宁静和舒适。

  古朴的居室较为狭小,但是仍然干净整洁。“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以前的,地上的瓷砖也是当年铺的,完好无损。”踩着厚实稳固的木头楼梯,记者来到了三楼。除了四间房间和一个大厅,外面还有一个宽敞的方形天台,类似于现代楼房的顶楼格局。站在天台上,可以看到四周几乎清一色的闽南红砖古厝,透过深深的庭院和突兀的高墙,不远处的蔚蓝大海隐约可见。

  今年已经86岁高寿的黄树人,是他整个家族中陪伴这座老侨宅最久的一个。他说,这座古厝是他当年旅居菲律宾的爷爷黄呈森创业成功回乡后出资建成的。爷爷字爽秋,于是也给这古厝取名“爽秋楼”。黄树人的父亲黄奇灿是黄呈森的大儿子,曾经在上海一所学校学过建筑,这座古厝则是黄奇灿自己亲自规划设计,并聘请当时厦门有名的建筑公司来包工程,所有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厦门购买并运送过来的。

  这座老侨宅到底是不是深沪第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暂时无从考究。“但是这座楼房真的很坚固,抗震能力强。”黄树人笑着说,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小小的地震。当时,省地震办工作组派工作人员来到深沪黄树人的家,经过一番考察鉴定后对他说,“地震时你们这栋房子如果倒塌,那么全深沪的房屋都会倒光。”可见,融合了西洋和闽南特色建筑结构的这座老侨宅,确实比一般的古厝更经得起考验。黄树人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如今,儿子在泉州定居,女儿早已嫁为人妻,多年来只有他独自守着这座老房子。说到以后,他有点惋惜地说:“以后我走了,这里就没人住了。”由于和这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老房子有着长久深厚的感情,黄树人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向读者分享这令他骄傲的祖传老侨宅,也希望如果可以的话,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_沈茜 秦越 文图

标签:中西合璧|老侨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杜思思杜思思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