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盛大开幕
弘扬闽南文化 凝聚各方力量
市领导与来泉参加文化节嘉宾座谈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谢曦)16日,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与前来参加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一行座谈,畅叙情谊,共话发展。
黄少萍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向林丰正、林炳坤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说,长期以来,海峡两岸都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泉州已成功举办三届闽南文化节和“闹元宵·闽南文化周”等活动,效果良好。闽南文化在台湾,也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地扎根于民众生活之中,成为联结两岸同胞和海内外闽南儿女的重要精神纽带。2012世界闽南文化节在台湾成功举办,增进了两岸和海内外闽南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动闽南文化发扬光大,也让我们深受启发。经过两岸共同商定,泉州接旗举办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本届文化节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馆、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设立、闽南文化论坛、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等13个极具内涵的子项目,希望能搭建起两岸人民交流的情感桥梁,凝聚两岸力量实现“中国梦”。我们相信,在全世界闽南人的共同努力下,闽南文化节这面旗帜必将持续相传,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林丰正对泉州市委市政府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此次应邀参加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活动感到非常荣幸,再次来到泉州备感亲切。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民众中以祖籍在泉州和漳州的占据比例最大,闽台关系密切,两岸同胞亲情阻隔不断。近几年来,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日趋频繁,未来发展空间也很大,希望通过海峡论坛和世界闽南文化节等凸显草根性、多元性和广泛性活动的举办,会有更多台湾同胞参与盛事、感受亲情,从而吸引更多台商回到福建、泉州投资兴业。祝愿此次世界闽南文化节活动圆满成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市领导周银芳、翁祖根、陈荣洲、陈灿辉,市政府秘书长吕炜民等参加会见。
又讯 (记者陈凌鹭)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在泉设立。授牌前,市委书记黄少萍与莅泉参加文化节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座谈,双方表示,将依托基地,凝聚海内外力量,对闽南文化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内涵,更好地展示、提炼、传播闽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和两岸交流。市领导翁祖根、陈庆宗、李冀平参加座谈。
又讯 (记者孙灿芬)在泉举办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吸引了世界华文媒体的广泛关注。来自全球各地20多家华文媒体的代表和嘉宾聚首泉州,聚焦闽南文化,开展世界华文媒体闽南文化泉州行活动。昨日上午,市委书记黄少萍会见了客人一行。
黄少萍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客人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关心支持泉州发展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黄少萍说,泉州是全国重点侨乡、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本土泉州人、海外泉籍乡亲、祖籍泉州的台湾同胞和遍布全国的异地泉商,形成“四个泉州”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经济总量连续1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当前,立足民营经济活跃、产业集群发展、名牌企业众多等优势,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正全力建设国家级“金改区”和推进福建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泉举办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既是文化艺术的盛会,更是畅叙乡情乡谊的盛会。”黄少萍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是全球6000多万闽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而泉州,不仅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更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和文化部设立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一直以来,泉州高度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和创新,已成功举办三届闽南文化节。此次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更将通过13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展示闽南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希望大家在泉州多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泉州,了解闽南文化,推动泉州更好走向世界,让闽南文化光耀四海。
世界华文媒体闽南文化泉州行代表感谢泉州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他们表示,泉州不仅是闽南文化集中向外展示的窗口,也是传承中华文化最优雅、最精纯的城市之一。大家将以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为契机,深入挖掘、充分报道,更好宣传推介泉州城市和闽南文化。
会见结束后还举行了泉州市对外新闻媒体协作网成立仪式。
市领导翁祖根、陈庆宗参加会见。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